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笔者认为,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里应外合”。 政府要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和社会环境,化解了大学生的就业焦虑。这需要政府两手抓,一方面,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另一方面,营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在政策和制度上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公平环境,使市场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最大化发挥。 高校要强化责任。这需要高校两手抓。一方面在专业设置上充分对接市场,使专业不与市场脱节。如果“脱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会与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尤其是企业用工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难自然无可避免。 另一方面,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入学之初,高校就应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如果等到大学生临近毕业再来临时抱佛脚,那黄花菜都凉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开始,就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预期,在就业时就能方向明确,少走弯路。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性格特点等综合条件,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生整个大学生活中,在此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切合实际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活动,锤炼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韧性”。 企业需要“量体裁衣”。一些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不分岗位,一刀切地设置招聘门槛。比如,非本科不要,非研究生不要。企业招聘不要人为设置过多、过高条件和门槛,企业招聘应做到“量体裁衣”,就是根据不同岗位的专业要求进行招聘,而非一刀切地“最低一本”。企业想招聘重点大学毕业生本身没错,但难道每一个岗位都非得重点大学毕业生不可?非得一本不可? 企业哪些岗位需要设置招聘条件,哪些岗位不需要。然后,在招聘时“量体裁衣”,根据不同岗位招聘条件不同的大学生求职者,而非“一刀切”地设置招聘条件,将非一本、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如此,不但使招聘更容易,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大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有效避免企业人力资源浪费,同时拓展了大学生就业,可谓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但这并非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要政府、高校和企业“里应外合”,都能将“两手抓”落到实处,大学毕业生个人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脚踏实地,大学生就业难就能逐步得到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