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灵境爱好者乐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1|回复: 0
收起左侧

无想山,无想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1 08: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溧水有一座山,叫无想。山中有一寺,名叫无想寺。虽曰无想,却激起我无边的想像,总想去看一看。
     无想山位于县城南七公里的洪蓝镇一带,进入县城后向南有一条新修的路,路旁有牌,蓝底白字指向无想寺。快到山边,前边的路白亮亮的,车子过不去了,施工挖断了水管,一片汪洋。退回去重新找路,却没有,必须从这里过。无想无想,莫非真的要我断了念想?回去自不甘心,只得耐心等待。
     过了一个多小时,路才修通。沿着蜿蜒的山路开进去,山越来越深,树越来越茂,松风阵阵,繁卉被岩,绿意湿衣,约略半个小时,到了无想寺。
     没有想像中的壮观,一座大雄宝殿静静地立在那里,有些孤单。门额高悬“无想禅寺”四个鎏金大字,门边有两幅红底金字的对联,内联为“万法本空有,世事终无想。”外联写“无想才知无想乐,禅思方悟禅思苦。” 万法皆空,无想才是最高境界。
     可人在红尘中,又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思,什么都不想?这该要什么的境界?什么样的定力?佛家所说的“无想”当真是什么都不想吗?
     无想当指无念,没有杂念,并非无一毫之念。无想者,不想不该想的事,并非一无所想。若真的什么都不想,没有一点意识,和草木有什么不同?若一无所念一无所想,则此心置於何处?心专一则杂念自无,神摄一则妄想自除,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念,非云无心识,这恐怕才是它的本意吧。
     溧水兼山水之胜,揽天地之交,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无想寺便是这“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名寺。当年南朝皇帝提倡佛教而喜造寺,王公贵州纷纷相随,一时间名刹高庙遍布建康周边。南朝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无想寺历经战火,几番修缮,繁盛时香火旺盛,僧人逾百,金陵至皖南一带佛望甚高。
     明朝文学家陶安在《游龙鸣山记》(龙鸣山即无想山)中说:“僧舍雄丽,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可见当年壮观之景。清光绪年间的《漂水县志》载,无想寺寺门外原有唐代古柏及石观音像,寺西有南唐韩熙载读书台,寺后有招云亭、凤泉亭、环翠阁、宋代高僧甄公藏骨塔、百步梯及白莲池等,但现在这些大都只有遗址了。如今的无想寺为近几年所修,信徒寥寥,游客罕至,香火些许,寒烟几缕,三五贫僧,几间禅房,繁华褪尽,落寞于世。但这恰适于静心修性,“无想”两字,可谓名符其实。
     寺后有一条山路,攀援而登可以直达山顶。万木掩映里有一个小小的天池,虽难以匹及长白山和天山的天池,但水很近,很清澈,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长白天池虽美,但过于神秘,像皇家的公主,难以触及,而无想山的天池是邻家的女孩,那样的温婉可人。
     天池的四周松竹交杂,山花烂漫,鸟声清碎。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做溧水县令,游无想山到此处写下《满庭芳--溧水无想山》一词,留下“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园”的千古名句。春光悄然已逝,雏莺在风中渐渐长大了,梅子在雨中渐渐成熟了。正午的阳光照下了树影,是那么清晰、圆正,绿意葱茏。时光倏忽千年,今天站在这里遥想当年情景,仍历历在目。
     “山名无想寺因之,寺抱山中境实奇。”回望四周,青山连绵叠翠,寺落山怀,山寺无声,茂林修篁,清流激湍,悠悠钟声,袅袅炊烟,一切陷于空寂,真的可以让人心空神闲,无思无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5-5-7 22:29 , Processed in 1.1093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