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0

风光摄影的拍摄技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8 2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光摄影的拍摄技法一、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为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1、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着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还有跟随着季节气候转移而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雾。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为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两者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
  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2、观其势
  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大家知道,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为此,必须细心有耐性地、不大厌其烦、不畏其劳地,从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讨。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经验,选取认为理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随之再加以细致的剪裁。所谓剪裁是要对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叶,都要列入需要推敲的范围。因为秀多时在开阔的情况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当在一张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着建设和破坏的极端作用。因此,选景与拍摄是要相当细致的。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跟着就是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百态,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所以我们观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说:“搜妙创真”。妙是指客观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观的努力。这些都是前人的艺术家们的体会,对我们是一个教侮。
  3、表其质
  谈到表其质,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摄大自然风景的,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在我们摄影的述语事所谓“质感”,质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既有骨,又有肉。
  4、观其伟
  这个“伟”字涵义很广,好像雄伟、奇传等等。拍摄崇山峻岭,参天乔木等,大可运用镜头角度去达“伟”的章法,也可以衬托对比方法,去把“伟”更易彰明。而“伟”的另一种意义,也可以引申为美,把景色最美之处给以突出,亦是现其“伟”的一个范畴内。那么,我们拍摄风光照片如何去观其“伟”呢?关键是在于抓景物的特点、气派。
  如黄山,有四个特点:云海、云雾、奇松、怪石。但是我们把视野放到大处,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险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视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苍苍的茂林、清幽深远的岩谷。再把视线带回身边,便有许多自由自在的小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
  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苍秀,青山可称得是清幽。至于五岳亦不过是雄伟巍峨,险峻磅礴而已。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胜的阳朔,亦不过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因此,当我们进入名山大川的时候,是要凭自己的眼力和经验,但这经验是前期的艺术修养,缺乏这些修养,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发现。利用摄影镜头的动能,把景物的特景尽收镜头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游这类的纪录片。
二、风光摄影的形式感
  我们对大自然的风光景物要表现得淋漓尽至,必须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现着重强调具备四个特点:即气氛、气势、气质、气魄。
  1、气氛
  一般都将气氛偏指为能见于画面上的朦胧、苍茫、缥缈而言,这是表面容易看到气氛。但关键的气氛在于画面的内涵,因此我们要注意它的热烈、肃穆、萧瑟、冷寂、寥落、恐怖、欢乐等等,这一切都是气氛。这都是不靠烟、雾、云的渲染、哄托,而是靠呈现在画面那种精神、感情所构成,而这种气氛不独是直觉看到那么单调,更是内涵动情绪的感受。
  2、气势
  “势”字我们容易理解到姿势、形势,但加上“气”字,而构成气势,便不再是表面肤浅的姿势和形势了。俗语所说;“山不在高而在势,水不在深而在动。”这就是气与势的表现力。故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气,势便显不出来,只有势没有气,便是死板而不生动。
  3、气质
  单说:“质”在摄影术语就是质感。如拍摄黄山,最主要是表现石的质,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层次,使人看到真实而富有立体感。气和质连结在一起来便是气质,气质是较重于内涵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有内涵,没有内涵便不成艺术了。内涵而见于作品,是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达他的艺术热情和有心,个性。我们可以从作品气质中,了解作者的学问、性格、人品和艺术修养,也即是作者气质最忠实的反映,所以气质是由积聚而养成,潜藏于内在,而形成外在个别因有的独特风格,神采的面貌及艺术作品的表现个性和手法。
  4、气魄
  就是要求直接见于画面上的视觉感,有大气磅礴,岳峙渊亭,一种感人心魂,气概迫人,使人产生惊奇和感动的画面。这前题首先是在于客观上景物要具有这种形势和气魄。不过,如果拍摄的技巧和经验不足的,是不能把既有的气魄无遗地显现出来的。反之,拍摄技巧高超,经验丰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气魄显现,而且还能把它夸张,甚至有些不大够气魄的景色,也能于选取拍摄的角度上,技巧地强调气魄。作品能够有气魄同样是作者气魄的反映。
  三、风光摄影的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经营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个构图的原则:
  1、平衡 画面的布局彩对称或非对称式。
  2、对比 采用大小、高低、远近的对比手法。
  3、主题 主题布局在画面的位置突出。
  4、画面的连接性
  画面的连接性是从线条的连接性和物体中产生,必定要有龙去脉。来龙是画面的引点,而去脉是消失点,这些来去的表现,都是一脉可寻。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透视感。
  5、画面的节奏
  画面的节奏主要也是从景物的线条中产生,有见于画面的直线、曲线、斜线、弧线、上下屈曲线、左右转折的线,有些是明显的实线,也有些是隐晦的虚线;有些是错综复杂,而矛盾统一;有些是简单纯洁,却活泼流动;有些强弱对比,有些刚健有力。这些线条在我们的画面上都能有效地产生着画面的节奏感和连接性。因此,我们在风光摄影中,一定注意运用景物的线条。
  6、画面的分格方式
  为了使画面的严敕的处理,也可将画面进行分格方式来处理,目的衡量画面布局的份量。
  四、前景、中景和后景的运用
  前景:如果要表现画面上的透视、立体感、纵深感等,前景是非常重要的了。如果是早晨、晚霞或是阴天,前景色调则较深,但是如果有阳光,且前景的物体色浅,那么又形成背景7深色而前景又显得浅色,这种情况多数是逆光照片。前景往往是注目,所以前景之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是风光照片成败所在,对于前景要特别注意。有些风光照片在放大时还加上前景,加强风光照片之表现力。
  中景:通常一张风光照片的主体都是放在前景与中景之间,所以中景的处理亦非常重要。有些照片的主体则在中景,是色调变化的中心地区,运用前景和远景为中景服务,能达到表达主题思想的目的,但是主体位置亦不能过于正中,而放在中间的左或右侧,这样较为活泼。如果主体在正中,很容易犯着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围,而弄到局促不安、呆滞而缺乏生气。
  远景:远景之作用将风光的景物扩展开去足以烘托意境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美,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远景的色调以浅色调的居多,中色调和深色调也有,不过很少。
  但是从整幅风光照片来看,未必前景、中景和远景都有,有些只有近景和远景,有些只有中景和远景,那就看具体情况了。
五、题材的选择
    风光摄影题材是很广泛的,除了名山大川、森林原野和名胜古迹外,城市风光、工矿场景、夜景、农村面貌、湖滨公园及一切大自然景物等等,都属于风光的范围。拍摄风光照片与其他内容一样,在拍摄前,首先要确定拍摄景物的主题,然后再考虑怎样表现主题。这样,在照片上才有中心内容,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任何一张没有中心内容的照片,即使这张照片的光线怎样好,构图怎样美,层次怎样多,色彩怎样鲜,也终于是失败的。正如一篇文章没有中心内容一样,使人看起来还是乏味的。所以,风光作品要求和写文章一样,要有章有法。照片上的光线、构图、层次和色调都是表现内容的技术手段,是从属于内容的,不能作为决定画面的目的。
    选择每一类风光摄影的题材,事先必须对景物作充分的了解,并要深入地知道景物的各类特点和情况。例如拍摄城市风光,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内容和特点,那些是新建的,那一些是有历史意义的古代建筑,那个公园最优美,那条马路最宽阔,那一段高楼大厦林立较多,什么时候最热闹,以及什么时候照射得最适宜等等。这一切都要经过详细地观察了解后,才能选择出较好的题材作为我们拍摄的主题,才能确定每个景点应用的光线和采取的镜头角度。
    六、取景和角度
    一幅完美的风光照片,除了要有表现主题的主要景物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物体作为衬托。这主要景物和衬托的物体在摄影术语中就叫做主体和陪体,物体是有主次之分,在画面上就应有适当的安排,一般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上重要而明显的地位,陪体只位于画上或上或下,或左右的一部分地方。绝不能把陪体彼此要互相联系互相呼应,不然就会形成一个主、次分散的画面了。
    有显著建筑物作为景物目标的风光,应当以建筑物作为主体,有些景物的主体物不只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甚至可以占满整个画面。我们拍摄这类景物时,首先要决定它在画面上应该占有的位置,然后决定采取的数量,再选择拍摄的镜头角度。
    没有建筑物作景物目标的自然风光的景物是比较多的,正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景物目标,所以自然风光的景物范围就比较广,可取的拍摄位置也比较灵活,在没有固定主体目标的自然风光里,应根据景物的自然条件并结合理想的太阳光线来决定景物范围和拍摄角度。例如桂林山水风光,山川必然有山有水,究竟应以山作主体,还是以水作为主体呢?这就要根据所拍摄的景物情况来决定了。如果河流近而山层远的山川风景,就应以河流作主体,反之,则应以山作为主体。拍摄以河流为主体的照片时,必须把河流安排在画面上最明显的地位,把远山安排在河流的远处或两旁,作为陪衬河流的陪体。河流景物的水平线一般都是很明显的,最容易把画面划分为二,影响宾主物体的联系。因此,如果采取的河流是横过画的,它的水平线必须很明显,我们就要选择有明显直线条的物体(如木船、桅杆和可作近景物的树木枝干等)冲破横的水平线,或以较远距离的船艇作为近景。如果采取的河流是弯曲的,它的水平线就不会很明显地划分画面。但为了显示出河流的深远,就应站在较高的位置以俯视角度拍摄。这样不但能显示景物的深远,使弯曲的水平线在画上形成弧线而增加了线条的美感。
    山川风景也有不少山近而河远的,这就必须以山为主,以河为辅。山必然高于河,在山近河远的情况下,站在山下不但不能看见河流,也不会完全看见山层的面貌。因此,拍摄山近河远的景物,就必须站在高山上,采取山层作为主体,用俯视角度拍摄,使白色的远河在山层间呈现。
  拍摄没有河流可见的山层景色,可站在高山上摄取山层为远景,也可站在山下拍摄山形。应采取一些适当的景物作山景的陪衬,才会在画面上形成孤山的感觉。表现出高耸雄伟或山峦峻秀的气势,也要寻取适合衬托高山的物体,使山景在画面上显现得更美而不至于枯燥无味。
    森林与原野同是属于自然风光的景物,也是没有个别固定景物目标的风光。森林的景象是随着不同的季节而变化的,原野也会因不同的生产情况有不同的场面。例如森林里的树木在四季中有它不同的色调和疏密程序,原野上有数不尽的牛、马、羊群或各种丰茂的庄稼(植物园、龙胜季节),森林与原野虽同是适宜用大场面表现景物,但森林与原野的取景方法就应有所不同。拍摄森林需要身处林中,选取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疏有密的树木场面,以平视的镜头角度拍摄,才能在画面上显示出广阔、深远的森林面貌。如果站在林外拍摄,在画面上就只能见于是一片密密的颜色沉重的树林,不仅与天空的色调极不调和,而且没有景物的深度感。原野是一片平地,如果不站立在适当的高位以俯拍摄,也同样不能把原野上的生活现象全面表现出来。
    城市风光是以街道和建筑物为主的风景,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地主特点和内容。拍摄城市风光,必须着重表现出这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和繁荣景色。拍摄城市风光就要根据它们不同地方特点选择镜头。例如上海是一个江岸而又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水道交通畅通国内外,堤岸一带高大的楼房也比较集中。拍摄上海城市风光,就应选择能表现上海特点和规模的外滩作为拍摄重点,如北京、广州,杭州。但拍摄堤岸城市的市景要有适当高度的立足点(站在四、五楼为宜),站在过高或过低拍摄具有较近楼房的景物,容易造成楼房线条不平正,变形的效果。市区其它繁华、热闹的地区,要寻找较高的拍摄位置来表现它的热闹情景(如灯光夜市),观察其能否表现出繁华、热闹的街道结合在一起拍摄,因为这样既能表现出这个地方的特点,又说明它的繁荣,拍摄出气氛较好的城市风光作品。
    拍摄农村风光应结合农村的优美环境,尽可利用可拍摄的范围而显示出农村广阔的面貌。农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而且较为聚集,如果站在村庄附近的山坡上,就可以把它很好地表现出来。因此,拍摄时为了呈现农村的面貌和深远丰茂的庄稼,表现田园的线条等。最好寻找较高的山坡为立足点(龙胜),其次,利用一年四季农村不同的景色、农作物、色块等作有利的拍摄选择。
八、光线在景物上的效果
    光是摄影的生命,没有光线就不可能存在有摄影。摄影的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大家都知道,风景中的景物和其他东西一样,有了光线的照射,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太阳光线是一种变化多端的东西,它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强有时弱,而且还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变化,景物就因为它的不同变化而受到不同影响。因此,我们拍摄景物时,就先要了解每种光线的来源和光线的强弱给予的影响,从而很好地加以运用,才能充分表达景物的光线效果。风光照片拍摄得成功与否,与光线运用得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因此,熟悉光线在景物上的一切变化,是拍摄风光照片的一个关键问题。
    1、正面光对景物的效果
    用正面光拍摄景物,可使景物清朗而具有光亮、鲜明的气氛。但正面光照射在景物上过于平正必须缺乏明暗之分,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互相混淆起来,缺乏景物的立体效果。
    2、侧光对景物的效果
    利用侧光拍摄景物,由于光线斜照景物,景物自然会产生阴影,显现明暗的线条,使景物有立体的感觉。景物有了立体感,立体瑟背景的色调就不易互相混淆,但拍摄侧光景物,要注意阴暗部分色高的深浅,以阴暗部分确定光时间,但最好以中性灰为测光基调,使景物阴暗部分的层次能够充分显示出来,使画面层次丰富。侧光是几种基本光线中最能表现层次、线条的光线,也是最适宜拍摄风光照片的采光。
    3、逆光对景物的效果
    逆光照射景物,景物中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因而就能使物体与物体之间都有明显的光的界线,不会使主体与背景互相混合成一片深黑色的色调。因为逆光所造成的这种光亮的轮廓使主体与背景物截然分开,这就是逆光所独有的特点。
    逆光是从景物背后照射来的,我们拍摄的对象必然是没有直接光线照射的阴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但是逆光照射在一切物体的背后,如果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不很远,就有互相反射光线的作用。拍摄逆光景物往往会因光亮的轮廓和镜头前面的光照影响拍摄者的视觉,容易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拍摄逆光景物必然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或中性灰来确定曝光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另外,逆光照射下的平地、水面以及一切仰面物体,自然会产生一片强烈的白色反光,为了避免这部分与其他物体色调反差过大,以运用柔和的光线拍摄较为适宜。
    4、高光对景物的效果
    太阳升至在天空垂直地照射大地时,就是高光。高光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因此,光线强烈,阴影必深。同时高光又是从高空垂直照射下来的光线,除了能表现由上到下的阴暗层次外,并不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这种光线不是拍摄风光的理想光源,非必要时拍摄的景物,应尽量避免采用。
    5、散射光、低光、反光对景的效果
    除了以上介绍正面光、侧光、逆光和高光四种基本光线类型之处,有时也要在散射光下拍摄景物。散射光就没有直接阳光照射,在这种光线下拍摄,被摄的一切物体必须没有明暗的线条界线,不能产生阴影。因此,我们也就不利用光线来变化景物主体及背景调的深浅。散射光下拍摄景物只能显示出平淡的物体影像和阴沉的气氛,不能在景物上产生明暗的层次和线条的美。因此,有时需要拍摄景物而遇到散射光的天气,那就只有尽可能缩小景物范围而采取较近距离的中景或局部场面,才可获得稍为清晰的效果。场面越大,灰暗的气氛越浓;场面越小,灰暗的色调越小。
    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是一天中最柔和的低光光线,由于光线从低角度直接照射景物,也可在不同的方面而获得正面光、侧光或逆光等几光线的效果。因此,利用低光拍摄风光照片,不但能获得极其柔和的效果,而且富于变化。但低光属于光谱中的红色成分,表现出来的颜色呈黄、橙色,对景物原来有色调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利用低光拍摄景物,首先要注意光线对景物色调的影响,然后决定是否适合运用滤色镜拍摄,使有色的低光光线不至于影响景物原有色调。
    反射光是间接的光线,比直接的低光更柔和,但它只能对景物中物体的阴暗部分起反射作用,因为反射范围是有限度的,所以它除去能辅助物体本身阴暗部分的表现外是起不了很大作用(加偏振镜)。
    光线对景物的层次、线条、色调和气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景物在照片中能否表现得好,全赖于运用光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每一种光线对景物的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只有经常地观察各种光线在景物中的自然变化和影响,才有助于我们对光线效果的认识。
    九、自然环境气氛的拍摄
    1、云的拍摄
    云是天空湿所的凝体,它在天空中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凝结、移动和消散。云的确很很美,而且有多种不同形象,一般常见到的有浮云、朵云、鱼鳞云、片云、条云、层云、火烧云等。
    爱好拍摄风景的人,对云是特别喜爱的。一张风光照片因为有了云以后会增加美观。不少好的景物却往往缺乏天空的云彩,使画面上的天空部分过于空旷而美中不足,甚至会影响到画面的结构和色调的均衡。
    云不但能增加景物的美观和使画面的均衡,而且还可利用不同形象的云表现景物的季节和气候。例如,春天早晨轻薄的浮云、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秋天美丽的鱼鳞云、初冬稀疏的条云;早晨的云海和傍晚的彩云、风和日丽的朵云、台风前夕的火烧云、风雨欲来的乌云等等,都是表现每个不同季节、气候和时间的。即使景物本身完全没有明显表示时间的特征,但由于景物中有了云,从云的形象中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季节葺气候了。
    云是有多种多样的,形象不同的。我们利用白云陪衬景物,也要注意白云的形象是否与景物相适应。例如,有显著横条的景物,就不应再选用横条的云作陪衬,不然就会使画面产生更多的横线条,造成画面呆板,线条无变化的感觉。又如采取与景物主体大小相等的白云作陪体,也会造成画面的宾主不分。因此,采取作陪衬景物的白云,必须要注意它的形象,并要与主体物有明显不同的比例,才能使画面生动、感人。
    其次,没有深浅层次的白云,不适宜作任何景物的陪衬,更不宜作为主体,一般层次较多的白云多半产生在早上或下午阳光斜射的时候。因此,在斜照的阳光下拍摄风光,是最适合运用天空的白云作陪体。云的形象是随着风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掌握时机,要有耐心,才会拍到好的云景。但拍摄时要注意使用滤色镜,彩色多加偏振镜,黑白摄影多用黄、橙滤镜。
    2、雾、霞景的拍摄
    利用各种雾层或霞层拍摄风光,能使景物的透视变化可近可远。也能使景物的色调变化可深可浅,给予景物丰富的层次。在晨光雾还没有被太阳热蒸发消散而每个山峦的高峰凸出在晨光雾上面的时候拍摄逆光的山景,由于远近的山层都有了厚薄不同的晨雾,被逆光照射的雾层又是非常明亮的,只要以较近的主要山层作为曝光基础,拍出来自然会显现出由深到浅的层次丰富的色调明快的照片。
    云雾在山上常会随风方向移动,有时却停留在山腰间或只露出山峰,层雾存在树林中,太阳从枝叶稀疏的空间照射到林中产生一条条的斜阳光线,这种不同的光线,随着太阳高低转移投射方向和角度,显示出明暗的光柱。这一切自然景物变化,给我们拍摄山林景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只要我们身处其景,及时掌握景物的自然变化,才能拍出有艺术性,高质数的风光照片。
    晚霞产生在傍晚的时候,由于傍晚时空间的湿气较少,故晚霞常比晨光雾淡薄。利用晚霞拍摄景物,较远的景物中才有霞的气氛表现出来,较近距离的景物就象没有晚霞一样,如果运用逆光拍摄晚霞景色,有晚霞的地方就能如晨雾景色一样,表现出景物的浅淡层次。但逆光照射在晚霞景物中,景物的近处因没有霞气容易受远处霞景的光亮影响而曝光不足。因此,拍摄霞景时,要是以近处景物作主体的话,就应以近处为测光标准。有时拍摄远处的晚霞景色,我们就要用长焦距的镜头拉近拍摄,使景物在画面上所占面积大些。
    3、雨景拍摄
    雨天是摄影者最不喜欢的天气,不论是在下大雨或下小雨,都很少人拿着照相机到外边拍摄景物,甚至有人认为雨天根本不能拍摄风光。
    大家都知道,有光线就能摄影。我们在晚上可以拍摄夜景,白天当然更可以拍摄雨景,而且可以拍摄有动态的雨景,就是雨天的晚上,也右以拍摄雨夜景。雨天的景物也有它独特的情调,何况雨天也是人们生活中必有的情景。为了反映更多的生活情景,丰富风光的内容,雨景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拍摄题材。
    拍摄雨景时,为要在照片上表现雨景中的雨条,除了选择大雨外,还必须要有较深色调的背景作衬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么雨天的天空必须是白色的浓密云层,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因背景与雨条同是白色而不能显现。背景越近,雨条越易显现,背景越远,景物场面必然大,雨条也不易清楚显现。因此,拍摄雨景所取的景物范围不宜过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影响景物中的雨条的表现。
    下雨时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较弱的。因此,拍摄雨景时一般都要用较大的光圈及较慢的快门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够感光为显出景物空间中还没有落地的雨条和能掌握雨中动态,应站在较高的位置拍摄。一般用1/6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雨景,就能显现出空间中还没落地的雨条,如果使用较快门速度拍摄雨景空间的雨条变较短,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能获得较长的雨景,便景物中的动态可能就会不够清晰。
    在小雨天气下拍摄景物,因小雨在景物中不够显现,故不能表现出雨条。但是,利用毛毛细雨在拍摄深色调的树林或山层,由于景物中没有阳光照射而尽是深圳特区色的物体,毛毛细雨在深色的物体间就会如雾层一样,显现出远浅近深的色调。如果取景范围不很大,以近处的物体明亮度作曝光基调,也能在景物中表现出如雨如雾的烟雨情景。
    每当夏季的时候,常常会在阳光照射下突然下一场大雨,这是拍摄雨景的最好时机。在大雨中进行拍摄景物,相机镜头很容易被雨淋湿,拍摄前应事先考虑好这一点,做好防雨的准备工具。
    4、雪景拍摄
    雪是洁白的晶体物,它散布下或积聚在景物上时,景物中色调深浅不一的物体都给它遮盖而成为白色的物体,因而雪景就是白色部分较多的景物,可给人以洁白可爱的感觉。正因为雪景中白色部分占据的面积较大,也比其它景物明亮,在有太阳光线照射时,就更加明亮。它在胶卷上感光也比一般景物灵敏,雪是一粒粒透明的晶体,只有在较远的地方才能明显地表现它的这种质感。因此,为要表现出雪景的明暗层次以及表现出较近地方雪粒的透明质感,运用逆光或后侧光拍摄雪景最为适宜。这样,即使是远景也因逆光或侧逆光而产生深远的气氛。如果以正面光或顶光拍雪景,由于光线平正或垂直照的关系,不但不能使雪白微细的晶体物产生明暗层次和质感,而且会使物体失去立体感。但是,逆光或侧面光照射在白色面积较大的雪景上,未被雪遮盖的其它色调的物体必然会因此而容易成为黑色的物体。为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它色调的物体都能够有层次显现,拍雪景就必须采用柔和太阳光线。
    正在下着雪的时候拍摄雪景,也如下雨拍摄一样,必须有深色的背景作衬托,才易于显现出正在天空飞舞的雪花。如果拍摄天空范围较广的景物,那就只有在一些深色物体前的空间中才能看见雪花,其它部分雪花是不能显现的。
    在阳光下拍摄雪景,为了使蔚蓝的天空不至过白,拍摄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滤色镜(偏振镜)。
    为获得更为简洁的雪景画面,又能清晰地表现雪中物体的层次和线条,可选择线条较美的局部景物,并用柔和的逆光、侧逆光拍摄,这样,可使雪中物体的层次线条都能充分显现,从而获得更为美满的雪景。
    5、日出、日落的拍摄
    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或在太阳即将西沉的时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或晚霞遮盖着太阳散射的光线,而显现出一轮没有光芒散射的圆圆的太阳,这就是拍摄日出或日落的时候了。太阳刚出或刚落时,地平线上的天空常常会有一些逆光的有色云彩,我们可等到太阳云彩而没有光芒散射时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这样,不但可避免太阳散射而底片上产生光晕,并可使景物的天空部分不至仅有孤单的太阳存在。
    太阳刚出或即将落逆照山层时,山层间因没有水的反光,就完全与有太阳的天空成为黑的色调的对比。因此,在山峦上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只有在云彩遮盖部分太阳或在放大是增加天空部分的曝光,才可使天空与山层的色调较为均衡。
    在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天空没有一些云彩也是常有的现象。为避免天空过于单调,利用一些较为稀疏的树叶、枝干作为空旷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帮助景物画面结构的均衡。但枝叶过多或过重,就会遮盖大部天空而影响画面的均衡。
    太阳的形象和色调在早晚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如果要从照片上来区别日出或日落,应当通过景物和色调去区别,因为早晨地平线的天空一般都比较清朗,太阳上升时就会很快地散布射光茫。黄昏时候的地平线上天空一般都较为混浊,太阳离地平线尚远时就没有散射的光芒了。从色调来区别,早上天空色调偏红带黄,而黄昏色调带品红。
    因此,拍摄日出时,太阳刚升上地平线就应该立即拍摄,不能错过。拍日落就可以从没有光芒散射的时候开始,直到将进入地平线的时候为止,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拍摄。



Cache_5c18f90ebef0d63b..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6 01:55 , Processed in 1.0889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