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7|回复: 0

得了“职场红眼病”,该怎么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6 21: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职场打拼多年,身经百战的你一定经历过“职场红眼病”的侵扰。那什么是“职场红眼病”?其实,正如很多人不愿提起的一样,隐藏在它后面的是一个敏感的词汇:嫉妒。作为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你一定被别人嫉妒过,也一定嫉妒过别人。而正值年终岁末,在年终奖、晋升、绩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的刺激下,“职场红眼病”无疑大有迅速蔓延之势。

即将年底,尽管今年的经济形势不是很景气,但经过自己和销售团队的努力,部门不仅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目标,销售额还略有提升。为此,公司特别拨出了一笔款让总监David用于奖励员工。事是好事,但却一样让David挠头,因为去年的“惨痛经历”,早已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去年年底除了发放奖金,公司还希望他推出一个销售团队的负责人选——公司将建立西大区销售团队。听到这个消息,他首先想到了自己手下的两个得力干将:Lily来公司3年多了,是David一手带起来的,性格沉稳、思维缜密,且极有责任心,一项工作只要交给她就不会有太大问题;John是他在一年前从猎头那里高薪挖过来的,销售经验丰富,方法也很有一套,富有激情,业绩自然也不俗。

选谁好呢?说实话,David在内心更偏向Lily一些,西大区正在筹备,很多工作都需要重新开始,必须要找一个非常稳妥的人才行。但为了公平起见,他还是找几个员工了解了一下情况,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谈到John,在赞许他追求完美、认真努力的同时,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一点:他的嫉妒心特别强,太好胜。

果然,在公司宣布提升Lily的通知后,John的反应很是强烈:跟David大吵一通无果后,他竟直接给公司副总发了一封“检举邮件”,说David之所以提升Lily,是因为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幸好David和副总私交很好,加上他和Lily极力澄清,这件事最终以John被解雇结束。但的确,每每想起这件事,他还是感到有些后怕。

唉,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该怎么处理才能做到公平,让每个人都满意呢?

的确,正如David所经历的一样,提到“嫉妒”,人们往往很想到诸如“放暗箭”、“中伤”等不好的词汇。固然,人们或许极少会采用类似John这样的极端方式,但细想一想,只要你身在职场,嫉妒就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产物。

身在职场,谁没被嫉妒过?几个人同时进入公司,你却早早地得到上司信赖,被委以重任;在团队合作时,你积极进取,不断努力提出新的方案;年终岁末,当你拿到比他人更多的奖金……这时,你便会发现身边似乎总有几双充满敌意的眼睛,甚至有时还在工作中种种为难你。

可身在职场,谁又没嫉妒过?当你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努力争取的升职机会给了一位经验不如自己,入职时间也比你短的同事;当你得知刚加入的新人的薪水竟只比你略低一点,而这是你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才达到的……此时,你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满满的不甘心中甚至带着一丝嫉妒与恨意。

对此,41岁的高级经理人Jason深有体会。他出身草根,25岁就加入公司,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经过近十二年的打拼才坐到现在这个位置,其中的艰辛、汗水自不必说,他对家人和孩子更有着诸多愧疚。这一切,都让他在面对公司高薪聘请的海归博士Robert时感到内心难以平衡:对方是那么年轻,30出头而已,工作经验也没几年,却已经做到了跟他差不多的位置。

什么是嫉妒?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嫉妒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通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交织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虽然是人的一种本能情感,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容易产生嫉妒心。一般来说,嫉妒心理的产生与人的性格特质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由于缺乏自信,或确实存在差异,自卑的人往往很敏感,总觉得不如他人,也很容易因为“妄自菲薄”,对自己能否达到同样的水平感到怀疑,并因此产生嫉妒心理。

同时,由于缺失安全感,焦虑型的人不仅会对当下和即将发生的事件表现得过分担忧,有时也会对自身利益表现得过分关注,当感觉对自己不公平时,极易产生嫉妒。

此外,对周围环境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人,受自我防护意识的影响,由于没有与周围的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利益面前也会变得很“自私”,易产生嫉妒心理;

研究表明,女性的嫉妒心多来自于不安全感,而男性则多来自于自尊心的受损。相比较而言,女性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在职场中,面对一番角力后的优胜者,如果能真心与之握手祝贺,固然很好,但极少有人能做到这般洒脱、大度。之所以会这样,探究人们的内心深处,根源就在于“绝对平均主义”,即当感觉他人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或能力水平相当,或同样努力时,能得到同样的认可与奖赏。因此,当那些曾经“平起平坐”,甚至“不如自己”的人如今竟“爬到了自己头上”或得到了不应得的待遇,人们就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对抗。

往往,人们的嫉妒心是隐晦的,是经过伪装的。由于社会道德的约束,以及敏感的自尊心,人们通常不愿也不会将其直接表露出来,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加以伪装、隐藏,使他人不易察觉。但显然,作为人的一种本能情感反应,刻意的隐匿并不会使嫉妒消失,反而有可能让它不断累积,变得更加强大。这时,人们的道德天平就很容易倾斜,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理智”:好像带上了一幅有色眼镜,看不到他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各种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如果将其细分,具体的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二是行为上的冷淡与疏远;三是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全球工作监察调查”结果显示,当下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的比例全球最高,达到84%。问题似乎变得很明了:当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被“大材小用”的时候,其他人的成功无疑更会挑动我们的敏感神经:太不公平了!同样的表现,甚至他还不如我呢,为什么他能得到这个机会?

那嫉妒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

对此,荷兰心理学家范德温(Niels Van de Ven)在一份名为《为什么嫉妒胜于钦佩》》(Why Envy Outperforms Admiration)的研究报告中称,恶意的嫉妒,会导致谴责、排斥和竞争;而善意的嫉妒,则会激发效仿和竞争。因此,只要疏导得当,嫉妒就可以激活人的潜力,促进能力提升,提高工作效率。

善用嫉妒心理,并让它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和工作进步的动力,这无疑是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都应该掌握一门必修功课。

身为职业经理人,能走到今天,想必你是很优秀的,但显然在人才辈出、强手如林的职场,我们无法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最好的那一个。所以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接纳嫉妒。面对嫉妒心,请不要指责自己。作为你内心的一种真实感受,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一味地否定它,并不能帮你消解它,反而会让你陷入自卑、愤怒、焦虑的更大漩涡。第二步便是转化你的嫉妒。萨提亚理论认为,当嫉妒产生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整个机体都已经充满了能量。能量对外释放就表现为攻击,对内释放就是巨大的动力和不竭的创造力。与其将能量放在别人身上,不如让这股能量为自己服务,转化成助你获得更大成功的动力和生产力。第三,学会疏导你的嫉妒。如果你发现一时之间很难转化自己的嫉妒情绪,不妨试着将它疏导出去。跟好朋友聊一聊,跟家人说一说,抑或去打一场球,跑一跑步,对着空旷的地方大喊一通,选择你喜欢并适合的方式,这些都可以帮你把情绪发泄出去。

身为管理者,面对下属间的冲突与竞争,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嫉妒情绪,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进行奖励时,你需要尽可能地秉承公平的原则。这样最大化地降低员工的不平衡感,减少嫉妒心理。其次,即使这样,由于受个人想法、观念的影响,个别员工可能还会感到内心不平衡,这时你除了要接纳他的情绪,还要通过及时的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并对自己的奖励决定作出解释。再次,给予员工他们最需要的认可与鼓励。在你与他们分析不足的时候,也要承认其努力和成果,并提出更高的期望与要求。这无疑能极大地弥补和消减他们内心因为不平衡而产生的嫉妒情绪。

我们要始终相信,上帝创造了嫉妒,但他并没有给予任何评判。会用的人,让嫉妒为自己服务,获得成长;不会用的人,会选择成为生活的“受害者”,得了“红眼病”。那么在职场中,你愿意成为哪一个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2-23 06:23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