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营养工作者和营养科普工作者日渐增多,大家对于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这些问题习以为常,有很多人开始觉得营养健康知识好像很简单,很浅显。然而,营养学这门学问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大家都知道在煮谷、豆类之前最好要浸泡,目的是使细胞吸水溶胀,结构软化,其中的营养物质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但是除此之外,有多少人知道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原来,在谷、豆类中,存在着一种抗营养物质(anti-nutrient)——植酸,它能和钙、铁、锌等矿物质螯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它们的吸收率。通过浸泡,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去除植酸,从而提高矿物质的吸收率。 再比如,大家一听到胆固醇就恨得牙痒痒,仿佛它就是一个恶魔,吃了它就一定得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其实大家错了,胆固醇既有“恶魔”也有“天使”。“天使”胆固醇也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而“恶魔”胆固醇则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它才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我们不应该一棒打死所有的胆固醇,更不应该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背上所有黑锅。 再再比如,大家都知道膳食纤维现在被很多营养学教材列为第七大营养素,原因就是它具有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利于减肥,防治胆结石等诸多优点,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该放开地吃它呢?当然不是。过多的摄入膳食纤维一方面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食物难以被完全消化吸收,另一方面由于其吸附作用,会降低钙、铁、锌等无机盐的吸收,最终导致人体营养不良。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要想吃透营养学,光知道一些皮毛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曾经教授过营养学的我,虽然在本专业领域深度学习过,但是随着知识的日益更新,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依然是一头雾水,每逢彼时就会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老话真是说到心坎上了。 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为了减肥开始用上一些营养配餐软件,似乎很是简单易用,于是频频向我推荐,然后我问他,用这些配餐软件的确方便,可是你知不知道营养配餐的基本原理呢?他顿时哑口无言,虽然在使用软件的时候他会认真的输入每一个个体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的具体用途他却不知道。 相同的问题如果抛给大家,不知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这个答案。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如何营养配餐,或者说如何编制食谱,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营养配餐知识,更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饮食中懂得给自己配餐,给自己的家人配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