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最令人感到难受的新闻事件,莫过于发生在江西省上饶市第五小学的杀童命案。一名在校女生的父亲,因为其怀疑女儿的一名同班同学长期欺负其女儿,竟然带刀前往学校,闯入班级,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死了这名年仅10岁的男孩。事发之后,舆论哗然,在当事各方的各种说法之间,事件的真相显得扑朔迷离。 不论事件背后到底有多少未被发掘的隐情,至少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这起案件是一起嫌疑人明确,作案过程清楚的故意杀人案。作为一名成年男性,嫌疑人在小学里当着众多学生的面,持刀杀害缺乏抵抗能力的未成年人,其犯罪情节之严重,再怎么说都不可能得到法律的宽宥。 然而,就是这样一起在法律意义上罪无可恕的案件,在舆论场上竟然得到了一部分网友的“理解”乃至“赞同”,令人不由得大跌眼镜。细究这些网友表示“理解”与“赞同”的理由,不外乎是他们认为遇害男童有霸凌同学的嫌疑,与此同时,广大网民对“熊孩子”的普遍厌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舆论平添了不少戾气。 持有这种观点的网民,看似有着满满的“正义感”,实际上却站在了犯罪者的一边,其原因便在于他们并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地为当事各方考虑,而只是把这起事件当成一个抒发个人情绪的窗口。他们痛恨“熊孩子”,因此为这场惨案拍手叫好,至于受害人到底是不是真的“熊孩子”,面对校园霸凌是否有比杀人更好的解决办法,杀人者又会对自己的女儿和目击同学造成多么严重的心理伤害,则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说得难听一点,这样的网民,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键盘侠”。 幸运的是,大多数网民并没有被这种激愤冲昏头脑,而是认识到了这起事件的悲剧属性,看到了事件背后真正的问题之所在。之所以说这起事件是一场悲剧,就在于这起事件里,涉事各方都是受害者。被杀害的男孩一家自然受害最深,与此同时,嫌疑人的女儿经历了如此可怕的事情,一下子成了杀人犯的女儿,同样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对于所有目睹了这场惨剧的在场学生而言,这起事件可能会在他们心里留下巨大的阴影,直到他们长大也未必能彻底消除。 悲剧的直接责任人,当然是只因一时冲动,便犯下滔天大罪的杀人者。然而,如果学校能够在刚刚发现学生之间疑似霸凌的苗头时,便主动加以解决,如果老师在发现当事家长情绪不对时,能积极了解其诉求,促成良性沟通,事件可能就不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阶段。从这个角度上看,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从这起惨剧中吸取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