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什么?不就是拿毛笔写字嘛
写的字还让人看不明白,枯燥无趣
其实不然,书法其实就像个小孩子
柔软可亲,有趣可爱,简单又包容
(仓颉)
从仓颉在洛南观测天地造二十八字
一缕光明就照亮了华夏民族的蒙昧
汉字以书法的形式记录着先人智慧
几千年的时光,长成的是中华文明
仓颉在洛南造28字
夏朝 前21世纪~前16世纪
夏篆
仓颉造字之后,文字发展为夏篆
文字刻于甲骨上,甲骨文的前身
考古发掘有大禹手书夏篆十二字
(大禹手书夏篆12字)
商朝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甲骨文
是在夏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
与夏篆属于同一体系主要用来祭祀
刀笔味道很浓,字体结构十分紧密
(殷墟甲骨)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东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金文或“钟鼎文”
这一时期甲骨文人就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冶炼技术发展,字体结构变化
后人更认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字体
(西周青铜鼎)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石鼓文
持续了五百年的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各诸侯国分化,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多彩的字体
毛笔开始应用,刀笔退出了历史舞台
(石鼓)
以上被称为先秦书法
也是书法发展的萌芽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小篆,秦隶
始皇帝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推行车同轨书同文,令李斯作篆书
废六国文字,在全国推行小篆字体
小篆虽然字体秀美,但书写较麻烦
后发展为秦隶,秦代隶书还有篆意
(峄山封禅小篆石刻)
(秦隶)
汉朝 公元前206~220
汉隶、章草
真书、行书
隶书在汉代成为官方标准字体
在新疆发现的竹简皆隶书书之
到了汉元帝时,章草正式出现
真书也随之诞生,端正又大气
行书随之出现,介于真草之间
(汉隶)
(章草)
(真书)
(行书)
三国时期 220~280
楷书、行书、草书
这一时期战乱频繁,但汉风未断
钟繇“真书”被后世人当做“楷模”
行,草,楷,逐步地走向了成熟
(钟繇楷书石刻拓片)
晋朝 266~420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行书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书法成为各阶层收藏对象,开始有观赏性
楷书行书已经成熟,表现形式也特别丰富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献之《阿姨帖》)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386~589
【北碑南帖】是这一时期的缩影
石刻字帖成为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都是基于楷书字体的基础上
(“北碑”)
(“南帖”)
隋朝 581~618
基本继承了南北朝的书风
战乱之后,没有大的发展
(隋代书法)
唐朝 618~907
楷书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成就
主要是以“楷书三大家”为代表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位
后又加上元代赵孟成四大家
(唐代楷书石刻拓片)
五代 907~960
十国 902~979
这一时期战乱很频繁,社会动荡
文化衰落,但书法体系仍旧保存
更加注重个人的意趣表达和抒发
是唐代书法的遗存,庄重又洒脱
(五代十国石刻拓片)
宋朝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这一时期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
但是帖学大盛,以发挥个性为主题
主要是以“苏黄米蔡”为书法的代表
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可谓之独创
同时,为了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宋体”“仿宋”等非书写字体出现了
完善了印刷技术,推动字体的进步
(蔡黄米苏)
(宋徽宗瘦金体《秋月帖》)
(宋体活字印刷版)
元朝 1271~1367
这一时期崇尚“宗唐宗晋”,但有创新
元代书家画家集于一身者居多,首创
书家不事丹青尤可,画家不可不习书
中国画有题跋文款的形式即始于元代
对后世的书法绘画艺术影响极为深远
(元代花鸟画题跋)
明朝 1368~1644
这一时期推崇的书风是由宋元上追晋唐
国家设中书科,凡能书者授官中书舍人
明人书法基本上继承了元代书法的特点
发展形成了“台阁体”,成为了科举规范
(明“台阁体”)
清朝 1636~1911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书法敢于突破局限,是书法史的中兴期
书坛渐成“帖学”和“碑学”二水分流局面
导致书法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分化
“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人成为其代表
康有为《广义舟双楫》是清代书法总结
(康有为《广义舟双楫》)
至此,中国汉字书法已经定型
后世的书法大家皆是效仿前人
就算创新也是基于前人基础上
书法或许会让你觉得不太好玩
可书法本就是厚重的文化形式
创新可以,但是创新不是恶搞
试想让一个耄耋老人穿上童装
看着不和谐,越看越叛经离道
这是书法,底蕴厚重积淀千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5-1-3 16:47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