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5|回复: 0

历史学考研经验:保持个性走自己的路(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1 15: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4分数期望

  除了报考学校和研究方向以外,我还对自己的成绩做了预期。当决定考研(微博) 时,我就从网上下载了考纲和真题。我发现这些对我来说并不难。等把11本书看完第一遍后,也就是第二年3月份,我又做了英语和专业课真题(当然只是初略的做了一下)。这时我把自己的分数期望定为总分400分,其中政治和英语各75分,专业课250分。后来我又根据复习的实际情况就把这些分数细化了。英语:完形填空错误不超过2分,阅读理解和新题型的错误总共不得超过8分,翻译错误不得超过3分,作文失分不得超过12分。政治:单选失分不得超过2分,多选失分不得超过6分,分析题不允许出现没有背到或不能理解的情况。专业课:选择题至多错2个(4分),名词解释、分析题和简答题绝对不允许出现完全没见过的情况,而且要尽量回答全面。这些目标初试前我不曾怀疑过,因为平时的练习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当初一样,现在看来这些分数也不是遥不可及。

  2.1.5对目标的评价

  当然,当初做出这些看似很高的目标,我内心里也并非完全没有犹豫。但是三个因素使我坚持了下来。一是坚定的信念,因为我必须考上,而且不能随便为之。二是自身的能力。由于我没有普通(相对大师而言)的参照物(我周围,也许是整个学校,没有一个考历史的)所以很难判断自己究竟处于何种水平。唯一的对照就是论坛上的那些研友和学长们。到9月时,我感觉自己已超过论坛上绝大多数考研的人。10月份看了一个考南京大学的前辈的经历,我甚至觉得自己当时已有能力考上那所学校了。虽然在心底里我一直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怀有深深的忧虑,不过还好这几乎没有影响到我的决心和复习计划。三是勤奋。这对我来说并不困难,而且幸运的是历史学不像数学或哲学那样需要天赋才能入门。也许我没有足够的天才,不过我自信靠勤奋能够有所弥补。

  在实现上述目标时,我从未打算放弃学习计算机。我虽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是行动),但决不愿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我觉得自己情感上是理想主义的,而理智上却是极端现实主义的;我不允许情感和理智相互混淆。当然两头下注的愿望最终并未完全实现,毕竟我远不是达芬奇或莱布尼茨。

  2.2日常安排

  首先说说自己的某些个性特点。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与马克斯韦伯笔下清教徒的性格很相似。理性、坚定、效率、勤奋等都是我非常看重的品质。我认为劳动和创造要远重于享受,我倾向于苦行;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做太愚蠢,但我并不觉得,价值观不同而已。所以过去一年多的经历对我来说算不上挑战。

  原则上我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不少于14个小时:每天6点以前起床(5月至9月是五点半起床),晚上23点睡觉,所以除去三餐一个小时和午睡半小时以及其他零碎开销,至少还有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三年级学习负担很重,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平均下来每天可能只有6小时。大三我已经把所有大四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都提前修完了,所以7月以后我就能保证每天学习14个小时。

  9月以前我只复习英语和专业课,6点至8点背英语单词(6点半到自习室,实际上有效时间不到一个半小时),8点至14点全用来复习历史(包括午餐和午睡),14点至18点(包括晚餐)复习英语,18点至22点复习历史(其中两小时用于阅读历史名著),22点回到寝室,然后写日记。长时间的复习一门课一般不会让我感到疲倦,我不喜欢不断地转换目标。

  9月份加入了政治复习,但我一点也不想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把每天上午8点到10点两个小时分配给它。其实最后两个月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不多于一个半小时。11月份开始我只利用零碎时间复习单词,7点以前的半小时分给了英语作文,7点到8点背诵历史重要知识点(后来由于气温原因这项工作移至中午),然后背1个小时的政治。至12月上旬我最终把每晚花在史学名著上的两个小时送给了专业课复习。

  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专业课时间几乎占去了一半的时间,英语占用了5小时,政治不到2小时。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觉得专业课得分能力最强,英语水平提升慢而且各人之间的分数差异不太大。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英语不算差(考试分数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为了得到75以上的分数,(我以为这样可以增加复试的筹码,毕竟是要学世界史的)还是花了很大的精力。至于政治,我觉得很简单并且极无聊,理解不是问题,只要背背就可以了,所以一分钟也不愿多给。我最终花在这上面的时间也许不超过250个小时。

  现在看来上述安排基本上还是有效的,至于它是不是高效的我就不知道了。在历史和英语上花了大量时间,最终还是学了许多实质性的东西。至于政治,我只想应付一下算了。另外,可以说我的毅力是很坚强的。早起是我的强项,我确信大学四年我没睡过几天懒觉。我似乎没有一天放松过,从国庆节到报名之间的 40天我没出过校门。W市的天气似乎对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里夏天酷热,有三四个月几乎每天都会超过35度,更严重的是,多数地方没装空调,而电扇几乎不能起任何作用。冬天则常降到零度以下,而且绝大多数地方至今没有暖气,自习室简直就像冰窖。不过我似乎很容易忍受。整个暑假我都是在学校最简陋的(可能也是最适合考研复习的)自习室度过的,一早上几乎就大汗淋漓,以致坐着就不敢动弹,笔记本的纸都被汗水浸透。冬天还算暖和,但12月份还是不好受,尤其是在长期坐着不动的情况下。我写这些并不是想表明自己有多厉害。相反我倒认为这点考验与古人的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2.3初试用书

  与复习及考试一样,我选用辅导书的原则还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收集专业课辅导书更是不遗余力。这主要是因为我害怕漏掉知识点和担心训练不够。虽然我的精力还能应付这一大堆书,但现在看来效率并不高,而且浪费了很多金钱。W市的高校和书店很多,所以我的绝大部分辅导书就是在本地买的,少数来自网上书店。我只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评论所用书是不是好的,而不能判定它们是不是更好的或最好的。

  2.3.1专业课教材

  我用的专业课教材主要是所谓的11本书,没有买任何专业课笔记。

  1.《世界史》 六卷本 第二版 吴于廑 齐世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的世界史复习几乎全靠这套书了,据我所知多数研友用的都是它。但好像并不能覆盖所有的考点,比如说08年真题中的“徳雷福斯事件”就没有。有人说它太细以致无法记忆和整体把握,但这对我似乎不成问题,我觉得看了两遍后就有非常清晰的印象。可能我的记忆力较强,几乎大多数事件我都能记住准确的日期。书中的每个字我都看过,甚至包括中国、安息和古代非洲等内容。我复习时把重点放在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列强上,不过其他方面并未完全忽略,至少考到时我不会担心。

  2.《中国古代史》 上下两册 新版 朱绍侯  福建人民出版社

  这两本书似乎还比较详细,但也不能覆盖所有知识点,如07年的“夷陵之战”书中为“猇亭之战”。

  3.《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李侃 中华书局  

  很好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了,非常全面。

  4.《中国现代史》 两卷 第二版  王桧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评价同前书。不过这些书都很枯燥,反正我看着很痛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只浏览过一遍,内容与《中国现代史》下卷近似。

  6.《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世界现代史》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出版社

  上面两本书编的还好,我买原只为了补充那六本书,但最终只把前一本浏览了一下而已,浪费了很多钱。

  2.4各科准备

  首先强调一下我复习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还有一条原则是“决不仅仅为了考试”,复习中我的许多行为也与此紧密相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0 14:10 , Processed in 1.0859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