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3|回复: 0

专家指导:2009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问题(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7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对群体性事件特征理解

群体性事件櫩赡芤发危害社会治安的非法集体活动。一种危机性社会事件。缘于某些利益要求相同或相近的群众个体或团体、组织,在利益受损或不能得到满足并受到策动后,采取非法集会、游行,集体上访、静坐请愿,或集体罢课、罢市、罢工,集体围攻冲击党政机关、重点建设工程和其他要害部位,导致集体阻断交通,集体械斗甚至集体打、砸、烧、杀、抢。万学金路公务员赵同勤认为,具体特征是: (1) 有一定数量和规模;(2) 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3) 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维权内容不同;(4) 表现方式激烈,内部矛盾对抗化;(5) 组织程度高,经济矛盾趋向政治化;(6) 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处置难度加大。是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一种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现象。绝大多数的群体性事件都同社会弱势群体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越是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其相关性越强。表现为: 参与主体大部分是社会弱势群体;大多缘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数量的日益增多与社会弱势群体弱势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密切相关。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你认为关注民生的重点有那些

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和政权兴替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温家宝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兼顾,关注民生”。万学金路公务员李祖华认为,在此基础上, “十一五” 规划纲要将影响国民生活的八个方面确定为约束性“民生指标”,重点是: (1) 重民生,实现社会充分就业;(2) 保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 安民生,着力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建立突发性灾害事件的预防处置应急机制;(4) 强民生,把握好人才培养、吸引、留住、用好等关键环节,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优化人才队伍和人才结构;(5) 和民生,达到社会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

谈谈你对人文关怀的理解

人文关怀欀泄彩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途径之一。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人的进步需求、生活条件保障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一词出自《易•贲》,所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宗旨在于“助人自助”,自觉地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合理利用自主选择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境界。万学金路公务员周剑认为,源于西方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所包含的内涵有: (1) 对民众的博大的爱、深刻的理解和无私的付出;(2) 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呵护;(3) 对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性的深切关怀,对人的情感、意志和价值的尊重;(4) 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5) 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对人格的尊重与重视等。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在强调国家公共利益的同时,同样应当重视和关心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及个人的苦难和困境。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生态文明櫣阋逯溉死辔拿鞣⒄沟囊桓鼋锥危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狭义则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性状,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而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探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人类构建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在构建生态文明过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生态文明”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以“生态平衡”为核心,以“代际公正”为原则,反对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包括: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发展环保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建设生态文化、培养人们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万学金路公务员周剑指出,人类选择“生态文明”,是基于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的突破,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刻不容缓。中共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共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文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相互促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统一整体。

谈谈你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的理解

新型工业化道路欀泄彩六大确定的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的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信息化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虽然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对资源环境不合理开发和使用,也使发展付出沉重代价。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走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往往经历牺牲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则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相互协调。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传统的工业化往往是用技术和资本代替劳动,而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是正确选择。万学金路公务员李祖华认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展、改善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同保障劳动者就业有机结合。

以“以人为本”为题演讲

以人为本櫩蒲Х⒄构鄣暮诵摹V敢匀宋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否定和超越,本质上体现着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作用的重视。由于人可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理解,故以人为本的观念兼含有以社会的人或作为群体的人为本位和以个体的人为本位两重含义。马克思主义倾向于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群体去理解人。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奋斗目标。他批判地继承、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基础,把抽象的、孤立的、非历史的人科学地还原为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人。万学金路公务员戴晓东指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因而,作为以生产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七大又确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谈谈你对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解

又好又快发展櫶逑挚蒲Х⒄构郾局室求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以“快”为主,“快”在“好”之前。依据“又快又好发展”要求,中国经济从1990年至2005年平均增速9.7%,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全球第11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4位。近3年来,增长又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速度。但也为多年来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方式付出了代价。能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好”字上做文章已成为当务之急。胡锦涛2006年1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征求对经济工作意见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万学金路公务员周剑指出,从“又快又好发展”调整为 “又好又快发展”;把原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改提为“经济发展方式”,由强调发展的速度到注重发展的效益和增长的质量,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发展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以持续的速度。我们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0 10:55 , Processed in 1.0996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