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6|回复: 0

2014考研政治芦欣老师百天辅导教程---第十八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7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点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1)典型例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多选)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考点分析】

本题所考查知识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解题分析】

本题很具有代表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是考研中常考知识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选项把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作为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标志之一是不成立的。

BD选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首先它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同时它坚持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唯心主义认识论则片面地抽象地夸大了主体能动性,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必然认为认识对象不是客观事物,而是主观感觉或者是客观精神;同时它否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选项“认识起源于经验”不符合题意。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但什么是经验,经验来自何方,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首先产生的是感性经验,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经验同样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的经验和感受,或是上帝赋予的,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和实践基础。因此,C选项同样不能成立。

E选项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排除。

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D选项。

【知识拓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没有客观对象的存在,就不能产生相应的认识;一定的客观对象规定着一定的认识指向和内容。把认识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自觉地把这一原则作为自己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

所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2)相关测试题

①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单选)★★

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②“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单选)★★

A. 经验论                                 B. 唯物论               

C. 不可知论                               D. 反映论

③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对他的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   B.否认了认识的客观来源

C.使认识神秘化从而歪曲了认识的本质       D.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3)相关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①【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是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点。A选项不属于认识论范畴,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不同,不符合题意;D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同样不符合题意;C选项才是两种认识论对立的实质。

②【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不可知论的理解。

人的感官是有一定局限的,比如人的眼睛看不到红外线,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我们对红外线不可知,认为人的感官是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实际上就是讲事物本质不可知,这是否认理性认识的不可知论。所以,应该选择C。

③【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对认识本质的看法。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的问题。所以ABD选项都符合题意。按照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看来,认识不过是对先天存在的东西的回忆,这样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不但没有正确揭示认识的本质,反而使认识神秘化了。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六:真理问题(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典型例题

辩证唯物主义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   )(多选)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实践是检验主观反映客观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C. 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D. 承认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

【解题分析】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本题中,A选项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符合题意。

BCD选项说明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映论,表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而ABCD都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知识拓展】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尽管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具有相对性,尽管今天的实践还不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但是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

(2)相关测试题

①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单选)★★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②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单选)★★★

A.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③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为(   )(多选)★★★★

A.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的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原则

C. 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

D. 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     

(3)相关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①【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判断真理的标准。

选项A认为,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能否满足人的需要”,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真理和错误的界限。B选项认为,真理是“被多数人认可”,“认可”属于主观认识范畴,同样否认了真理包含的客观内容,多数人“认可”并非都是真理,相反,真理往往首先为少数人所认识和把握。“能付诸实践”的认识并非都是真理,把谬误“付诸实践”,导致实践的失败就是证明,这种观点同样否认了真理和错误的原则区别。因此, C选项也是错误的。

一种认识、思想、学说是否正确,就要看它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的。因此, D选项最符合题意。

②【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一切认识都必然接受实践或最终接受实践检验,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过程,有其历史局限性;每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往往不能充分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在这一点上,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据此分析应选C。而ABD的表达或片面或错误,故排除。

③【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表现在: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一般说来,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使需要服从可能,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和价值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引导而且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BCD四个选项都是对二者辩证关系的具体解释,都符合题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3 13:21 , Processed in 1.1035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