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3|回复: 0

2014考研政治芦欣老师百天辅导教程---第二十四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7 22: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点六:社会革命与改革

(1)典型例题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单选)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社会革命和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题分析】

关键词理解

1.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指促进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2.根源: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一般原因,不是直接和间接原因,也不是其他原因。对“根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则很容易选错。

选项解析

A选项,社会革命并不是少数人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人们的任意行动,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新的生产力和腐朽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所以,此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在阶级社会,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始终都存在的,只有双方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爆发革命,但阶级矛盾只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CD选项虽然也可能成为社会革命发生的原因,但却不是最深刻的根源。社会革命是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斗争,而且,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以及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并不一定导致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革命斗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知识拓展】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关系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相互对应的范畴,它们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第一,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程度的调整,不改变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第二,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而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第三,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移交;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和牺牲,但一般来说,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可见,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社会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急剧转变;社会改革则是统治阶级被迫对被统治阶级所作的局部的、点滴的、经常是微小的“让步”。另外,社会改革是社会革命的副产品和辅助方法,在社会革命之前,社会改革是社会革命的一个步骤,是社会革命的准备和补充、预兆和先声;在社会革命胜利之后,社会改革往往是社会革命的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列宁指出,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对立不是绝对的,这个界限不是一条死的界限,而是一条活的、可变的界限,要善于在每一个具体场合确定这个界限。”

(2)相关测试题

①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范畴,因为(   )(多选)★★★

A. 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B. 改革不触及生产关系

C. 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          D. 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

(3)相关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①【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改革和革命的区别。

就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共性来说,它们都属于社会的质变范畴,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社会改革又不等于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社会的根本质变,而社会改革是社会的部分质变,是在保证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政治制度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部分的调整和变革。四个选项中,BC选项本身是错误观点,故不选;AD选项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



知识点七: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

(1)典型例题

中国人民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下,跨越典型的资本主义阶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   )(多选)

A.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形态的发展可以越过五种形态的某个阶段

B.主体的历史选择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

C.主体的选择性是对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的排斥

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

【解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在没有外来条件严重干涉的情况下,其社会形态将按照自然历史过程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其二,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的国家、民族都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它们都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现,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各国、各民族在经历某种社会形态时,其经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各有特点,不存在一个简单的模式,而是多样化的。第二,各国、各民族在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所选择的时间和方式是多样化的,不是同步同时,也不是同一种方式。第三,在某些特殊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其社会形态的发展,在五种形态依次更替的序列上,可以越过其中某个发展阶段。第四,在五种形态依次更替的发展序列中,某些国家和民族还会出现一时或长时间的倒退和旧制度复辟现象。

造成社会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是指社会运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即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首先,主体选择性并不是对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的排斥。主体的历史选择有既定前提并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它不能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其次,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又是在主体选择和创造活动中实现的,主体选择性是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的实现方式。

本题的A选项正确,符合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第三层涵义。B选项认为主体的历史选择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是不正确的。主体的历史选择有既定前提并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它不能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C选项说主体的选择性是对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的排斥,这是不对的,因为主体选择的对象只能存在于可能性空间中,可能性空间是选择活动的前提,而这个可能性空间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和其他既定条件所决定的。

D选项正确,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劳动的社会形式,而人的劳动实践又是建立在人的目的指向和现实需要基础上的。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2)相关测试题

①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是指(   )(单选)★★

A.社会发展过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  B.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过程不起作用

C.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主体选择性      D.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其客观规律性

②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 (多选)★★★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说明(   )(多选)★★★

A.社会发展过程没有决定性

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形态

C.各个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不是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

D.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处于历史转折点时,社会发展往往显示多种可能的途径

(3)相关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①【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

就人类社会总体历史而言,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客观必然性,这种一般规律和客观必然性就是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它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同时社会发展又是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割裂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实践之间的联系,否认了人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是错误的。C选项则否定了社会发展中人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性活动,否认主体选择性,也是错误的。

②【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关系。

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民族利益是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二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这种把握程度制约着历史选择的内容、方向和结果。三是取决于对国际环境的认识,从中取得“历史的启示”。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如此,是因为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因此正确选项是ACD选项。

选项B认为“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这种观点根本否认了主体选择的客观可能性和必要性,属于机械决定论观点。选项E认为“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则走上了另一种极端,片面夸大了主体的能动选择作用,否认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属于唯心史观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③【参考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及其与决定性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是内在统一的。这一原理说明,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既不等于说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决定性,也不等于肯定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形态。所以AB选项不正确。

社会发展过程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的向前发展。所以各个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不是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而且处在转折点上的民族在国际交往中可以从处于先进社会形态的民族那里获得“历史启示”,从而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所以,CD选项是正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3 13:11 , Processed in 1.0937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