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7|回复: 0

虎扯:没人能拯救你的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5 19: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几年,互联网圈每到年关时就流行一种文体,姑且称其为“见闻体”吧,大意是小镇青年们回到了家乡,找身边人打探一下平时用什么App,便炮制出一篇《一个三线青年眼中的移动互联网格局》之类的文章。如果作者尚有余力,文章主题往往会更感性一些,比如主题是展望如何用互联网改造大别山区的,结尾一般都会怒斥——“故土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而如果主题是感慨现代文明让人情变得淡薄的,文末也会跟着痛心疾首起来——“我们记忆中的村子哪去了?”


自从朋友圈取代了马桶读物后,这个产品便将国人价值观紊乱这个事实进行了指数级的放大。毫无疑问,“见闻体”本身正是拜价值观紊乱所赐才会诞生的一种文体。


实际上,中国大部分社会经济问题,仔细读一读人口数据,都能看出端倪。比如根据六普数据,中国城市婴儿数量只占全国的21%,然而城市中却生存着全国37%的年轻人。而根据QQ提供的数据,2015年春节时,有12%的人逃离北上深,却有26%的新人继续涌入这些一线城市。


如果这还不够明晰的话,我们再来看看日本,日本全国有70%以上的村镇为人口净流出,大部分地区房价持续跌了22年,到2050年时20%的居民区将成为“鬼城”。然而东京市区是日本人口净流入最集中的地区,2014年东京房价竟然涨了15%。同样的事情在俄罗斯也发生着,过去20年间,俄罗斯全国总人口衰减3.4%,然而莫斯科的人口增速却排在全国第一,同样,莫斯科房价20年涨了77倍。


区域经济学中,一个地区的增长和衰退一般是以人口增长率作为度量的。城市的形成其实就是人口的聚集,人口数量是一个很自然的度量。能赢得增量人口的城市,房价自然会获得支撑,商业机会大大增加,这也是“京沪永远涨”的根本逻辑。而失去人口的城市,或者竞争力偏弱的城市,商业价值将大打折扣,比如玉门等鬼城。根据世界各国及中国自身的趋势来看,人口和经济机遇涌向特大型城市集群,与此同时其它多数国土沦为鬼城是再自然不过的规律。


要知道,除了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天津这七个省级单位是人口净流入外,中国其它省级单位的跨省人口流动,几乎都是净流出。这就是人口流动自然规律在中国的印证。


很多人经常对“农村空心化”痛心疾首,高呼什么“回不去的故乡”一类令人不知所云的傻话。这正是中国提升经济活力缓解老龄化问题的成功标志好不好,没人愿意在乡村小镇生活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中国人口问题是,仍有六亿以上的国人生活在农村,上亿劳动力尚未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产生高效的价值交换。故土就应该苟且,熟人社会就应该凋零,最好是大部分王家屯李家寨回归自然风光,原住民经过一代代城市化工业化都去进城务工,那才是消除城乡差距的正确方式。而不是像搞慈善活动一样搞互联网下乡,力图抹去根本不可能抹去的信息鸿沟。


上海某高校文化研究系的老师曾经做过一个“来沪青年工人社会调查”,结果在访谈时听到一个打工者说:我真希望邓小平没有搞改革开放,我也愿意日子苦些,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了。


要我看,那些热衷“见闻体”的人,本质上和这位来沪务工人员的认知水平并没有本质差别,虽然方法不同,但两者都希望能够迅速抹平城乡鸿沟。确切来说,“见闻体”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一旦城乡信息鸿沟填平,要么可以体面逃离北上深,“每天和父母孩子在一起”,要么搞互联网下乡,“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说来说去就是希望王家屯李家寨能够接驳北上广的互联网节奏,好让自己进退从容,即便在北上广深买不起房也可以另辟洞天。


其实我相信你也知道:那个故乡,你已经回不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2-23 01:23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