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中国黄页时的马云
舍弃之后是归来
马云证明了自己,也随之结束了与美国伙伴的合作关系,自己请了技术人员做中国黄页。同样是在7月,中国黄页为浙江省外宣办做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宣传浙江的经济文化,那是中国的第一个政府上网工程,成为一时焦点。中国黄页、马云在杭州一下子出名了。
不过,面对大批互联网公司的涌现,马云很有危机感,他希望在全国有更大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城市、企业“入驻”中国黄页。
1995年12月,马云去了一趟北京,随身带了一些文章,想请朋友帮忙发表。那时要在报纸杂志发文章并不容易,马云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青年报》的一个司机。马云把文章给了他,同时给了500元钱,许诺不管什么样的媒体,发了就算他的。过了没多久,《中国贸易报》头版刊发了其中一篇文章。马云很吃惊,很佩服那个司机的能力,更佩服那个敢批准在头版发文章的《中国贸易报》执行总编。他马上行动找到了该报副总编孙燕君,一谈就是三天三夜。
《中国贸易报》是在1995年10月20日上网,是中国第一家上网的媒体。不过,孙燕君并不懂互联网,但马云讲起互联网来让人激动,他也觉得互联网有戏,就说:“马云,我帮你这个忙了。”
一个月后,马云出3万经费,孙燕君出面组织邀请了京城各大媒体30多位编辑记者在长安俱乐部搞了一个见面会。马云在现场布置了两台486电脑,因为网速慢,网页和一些资料全部拷在硬盘上。他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媒体人,讲得很激动,一连讲了两个小时,内容无非“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有什么好处”。编辑记者们和孙燕君第一次听马云讲互联网时的反应一样,都很激动,觉得互联网有潜力。现场的效果很不错,但第二天有文件下来,要求不要宣传互联网。马云很气愤,又有记者对他说,“你如果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
让《人民日报》上网,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马云却留心了。很快,他通过朋友认识了《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个行政人员。他与这名行政人员在人民日报社的办公室聊到晚上10点多,这时来了一个人,也坐下来听他们聊。这个人就是人民日报社未来发展局局长谷家旺,有留洋经历的谷家旺对互联网有些了解,两人相见恨晚。谷家旺建议马云去给人民日报社的干部讲讲互联网。随后,马云在《人民日报》做了两次演讲,报社的领导感谢马云并表示要让《人民日报》上网。马云用半年时间帮《人民日报》上网,这件事引发轰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专门做一期节目,重点采访了马云。马云有了想要的名气,中国黄页也有了全国影响力。
不过,树大招风。中国黄页打响后,很多人追随做黄页,其中杭州电信做了一个名字很接近的网站,也叫“中国黄页”,借以分割马云的市场。杭州电信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马云却一样也没有。为了活下去,1996年3月,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元,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占70%的股份,两家中国黄页合成了一家。马云想像养孩子一样把中国黄页养大,杭州电信想着用中国黄页马上赚钱。道不同不相为谋,几个月后马云选择了离开。
1997年初,离开中国黄页的马云有了“新合伙人”。外经贸部有官员对他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当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拟成立一家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因此邀请有经验的马云来组建和管理。外经贸部开的条件很不错,在EDI股份中,马云占股30%,外经贸部占股70%。但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元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马云很兴奋地从杭州带了5个兄弟北上,6个人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房子,没日没夜地干,给外经贸部做网站,让外经贸部成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同时还建设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等一系列网站。事情做了很多,马云的处境却很尴尬,眼看着新浪、雅虎越做越大,他却在政府体制内受着条条框框的限制难展拳脚。
1998年底,马云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南归。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晚上,马云约齐了一直追随他的18个手下,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所有人惊呆了。马云给他们指了三条路,一是去雅虎,二是去搜狐、新浪,只要他推荐,这三家公司都会高薪接收。第三条路是回杭州,和他一起从新创业。马云给他们3天时间考虑,结果3分钟后,所有人都说:“马云,我们一起回家吧。”听了这话,马云泪流满面。也在那一刻,马云说:“朋友没有对不起我,我也永远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在北京工作14个月,马云从来没带这些人出去玩过,马云也只是陪杨致远去过一次长城。马云决定第二天所有人去长城玩一次。走在长城上,大家的脚步和心情一样的沉重,不知道是谁突然号啕大哭,大喊:“为什么,为什么?”
两次艰难创业,两次无果而终。在离开北京前的那个晚上,马云和18个手下在北京的一个小酒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伤心地醉,痛快地哭。有人唱起了《真心英雄》,大家跟着唱,一遍接着一遍不停地唱。屋外下着大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