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7|回复: 0

┣聚焦财经┫经济参考报:中性货币政策需把握四个平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2 16: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货币政策基调已转向稳健中性,相比之前有所收紧。在短期经济增长和通胀形势改善,但长期前景仍不明朗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这种调整是自然而必要的。为了在新形势下兼顾多个目标,中性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四个平衡。

第一,松与紧的平衡。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曾明确表示,中性就是不松也不紧。目前,宏观数据普遍向好,通胀数字也明显走高。PPI同比在今年1月已冲高至6.9%,接近了“四万亿”时期的高点。在经济增长动能明显走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不宜再维持宽松。不过,对经济前景也不可过于乐观。目前的经济复苏动能对地产投资的依赖较大,在地产调控之下恐难持续。而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已明显侵蚀中游行业的利润,PPI的上冲之势也很难维持。目前,绝大多数分析师预测,今年我国GDP增长6.5%,增速略低于去年。在这样的前景下,货币政策也不宜走向紧缩。

第二,不动与动的平衡。所谓中性货币政策,就是货币当局不主动地刺激或紧缩经济。但这不代表货币政策无需作为。国内通胀的冲高回落,会导致真实利率的上升,而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影响也会外溢至我国。货币政策需要对这些内外部冲击加以妥善对冲,方能真正营造中性的货币环境。

第三,金融与实体的平衡。货币政策经由调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可获得性。在这一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上,有金融与实体两个流动性的“池子”。金融作为实体的上游,其流动性如果过紧,那实体的流动性一定松不了。但如果实体的流动性投放不畅,而金融层面的流动性又太宽松,那就容易形成资金“脱实入虚”之势,推升金融泡沫和杠杆风险。因此,中性货币政策需要在金融与实体两个层面同时达成中性的态势,既保证社融的合理增长,又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平稳。

第四,总量与结构的平衡。在中性导向下,货币政策在总量方面的回旋余地并不大。政策多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流动性投放结构的优化。一方面,为了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对地产融资要加以调控;另一方面,对于基建这样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及三农这样的经济薄弱环节,货币政策还应加以扶持。不过,货币政策主要还是一个总量工具,其调结构的能力有限,结构性地运用需有度。货币政策终究无法取代结构性的改革举措。

总而言之,在中性基调之下,货币政策需要在多方面拿捏微妙的平衡。货币当局需合理引导市场,避免单边紧缩或单边宽松预期的产生。在调控上需以对冲内外部冲击,营造中性流动性环境为主。而在具体操作上,需要依靠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而慎用基准利率调整等“重手”。货币政策传导路径需要畅通,平衡金融与实体两个层面的流动性。在金融层面,流动性要适中,不可过紧而成为社融增长的瓶颈,但也不可过松而推升金融风险。在实体层面,需要通过保证合理的社融增长来推动资金“入实”,并在结构上有保有压,以基建投资为主要支持对象,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性需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2-22 20:34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