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4|回复: 0

报考大热的经济学类,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6 16: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经济学大类的考研大军近年来规模日益庞大,在这个群体中,跨考的考生也非常多。那么到底要不要报考这么大热的专业呢?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就业状况,往往成为考生及家长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高薪、稳定、需求多,是很多考生家长对经济类专业今后就业前景的看法。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一定和考生的美好愿望一致。经济相关行业依靠竞争来维持其生存,人与人容易拉开差距,处在顶端的人只是少数,少数的人占有多数的资源,领取高额的薪经济学专业的扩招也埋下了许多隐患。经济学类专业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繁多,强调实战能力,扩招很容易降低整体的师资水平、学习条件以及单个学生受关注的机会。本科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也导致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也就自然而然了。

          报考还需从自身实际出发。

          有必要澄清对经济学读研的三个误解: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经济类研究生;并不是所有的经济类专业前景都一样;并不是所有经济类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一)更适合读经济类专业的条件

          报考经济类的绝大多数同学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以及就业问题,希望通过经济学加强自身竞争力。报考经济类学生大致可分为:

          1.本科阶段就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般基础较好,这些同学大可不必放弃所学的经济学专业,要坚持发展提高。

          2.希望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的同学,不少逐热而来,看中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的美好“钱”景。可能今天的热门也许到毕业时已经不是热门专业,竞争激烈程度不会因为金融危机下降。因为在金融危机动荡的环境中往往中小企业和基础竞争力较低的个人首先受到冲击,一定要慎重。此外,跨考生还需要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研读经济学专业的数理基础等,就这一方面而言,理工类出身的考生比文史类考生更具优势。

          (二)经济学类不同专业之间差别极大

          经济学,一个学科内就设置包含了将近20个具体专业。不同的专业,在报考难易、学习过程、就业前景、发展道路也是大不相同。总体而言,经济类专业分成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设二级学科为: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人们多倾向选择应用经济学,成就了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这样的超级热门专业。这些专业相比其他专业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选择这些专业的人数太多,如果学艺不精可能会消减掉这些专业优势。

          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紧随其后,作为一门纯熟的统计工具,这两个专业对擅长数理的人是性价比很高的专业。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产业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虽然属于应用经济学之列,但是在学习中理论性也较浓。

          理论经济学中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最基本理论的学科,适合造就经济方面的通才,就业面宽阔,但是针对性不强。

          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以及人口研究性特别比较浓厚,容易考取,但是很多为了读研而读研的考生选择了这个专业后,因为缺乏兴趣而倍受煎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一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如果能把握时机,学有所成,值得看好。

          (三)热门专业选择更需关注院校、方向选择

          对经济学类这种热门专业,名校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但这些学校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现在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很多二本院校也有了研究生硕士点,特别是热门专业硕士点的数量更多。如果为了报考热门专业而去实力一般的学校,可能会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尴尬的境地——发现预期和现实有较大落差。

          因此,究竟要不要考经济学,具体报考哪个院校和专业,考生都需量力而行,学得好前途自然一片光明;如若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一味跟风,可能在毕业后也难以扭转“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3 06:38 , Processed in 1.0895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