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蒋杨 于 2017-6-6 22:05 编辑
现在的葡萄酒行业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乱象丛生”。2011年河北昌黎假葡萄酒案中,有销售经理透露,他们的假酒制作主要靠灌水和使用添加剂,贴上假冒国内外名酒标签后,成本不超过一块钱的劣质品摇身变成了名酒。稍微有点良心的造假商可能还只是往低劣酒里掺水,但黑心的造假者做出来的酒甚至连一点葡萄酒原酒都没有,直接就是酒精、水、添加剂和香精的混合物。 葡萄酒的另外一种造假方式是以低价的葡萄酒重新灌装在高档酒瓶中。这些造假者会在全国各地寻购名酒的酒瓶、酒标、木塞等原材料,用廉价葡萄酒重新灌装后,贴上“拉菲”、“拉图”、“木桐”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商标,随后通过物流公司销往各地。当然,这种制假手段并非国内独创,国外也屡见不鲜。 假酒横行,不但让监管部门烦恼,也让被仿冒者十分恼火。如何鉴别假酒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掺水的假酒,可用酒度与最低固定酸度的比值进行判断,但若同时加入酒精,该法失效。改进后的“陆士氏规则法”则适用于掺入酒精的葡萄酒。上述所说的方法只是依据理化指标进行判断,正确率不能保证。有经验的品酒师能从外观、口感、香气等方面分辨真伪,但感官检验无法量化,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因此,通过现代先进仪器对葡萄酒的真伪进行鉴别是未来趋势,现在已有一些实验室运用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等方法开始葡萄酒的鉴别工作。然而,鉴别葡萄酒的真伪并不容易。目前我国颁布了控制葡萄酒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GB 15037-2006,对于如何鉴别真假却尚未出台相关标准。 除了葡萄酒,白酒的造假现状和葡萄酒有些类似,在此就不做叙述了。本人并不好酒,自认为对酒的鉴别能力为零,所以不好给诸位什么意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