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6|回复: 0

68.1%的人确认专家权威下降因其受利益集团绑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11: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部分专家经常为明显不正确、不公平的现象做辩解并且“死不认错”。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因为他们已经被利益集团猎获,没有公众口碑照样可以活得非常好。但这类伪专家对公众的不负责任会导致人们连真专家也一并抛弃。于是,我们社会不但说真话的人少了,相信真话的人更少了。这样下去,我们将会走向一个没有公信力的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

眼下,许多专家学者热衷介入公共事件,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有人说,专家学者应该具有社会良知,敢于批判,他们介入公共事件的行为值得鼓励。但也有人质疑,术业有专攻,一些专家学者介入不同领域的公共事件,意见难免偏颇。

专家学者到底应不应该积极介入公共事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18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2%的受访者对专家学者介入公共事件表示支持,其中16.5%的人表示“非常支持”。此次调查中,“80后”占45.3%,“70后”占35.4%。

63.4%的人认为专家学者应在专业领域发表评论

陕西省西安市某高中教师陈萧红近年来对专家的态度转变很大。她告诉记者,两三年之前,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对社会事件的评论对她影响很大,有时碰到新的社会问题,她还会主动去搜寻相关的专家观点。然而现在,专家在她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专门骗人家”,对于许多专家的观点,她不但不信,有时连听也懒得听。

“这年头,部分专家都成了职业的‘辟谣家’。他们越是出来辟谣,老百姓就越不相信他们,结果只会是‘越辟越谣’。”陈萧红说。

调查显示,56.7%的人表示现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不受专家影响,其中29.6%的人表示自己会直接排斥专家观点。

对于部分专家及其观点,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王辉(化名)一直坚持“三不”原则——不听、不信、不照办,“现在有些所谓专家实在太离谱儿,评论国际政治的节目中能看到他,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的节目中也能看到他,解决家庭纠纷的节目中还能看到他。仔细听听就会发现,他们在这些节目中的言论多是一个调调,假话、大话、空话不断,缺少专业实质内容。”

社会学者艾君告诉记者,近年来许多所谓专家学者不计个人专业知识背景,对各种热点问题胡说、乱说的现象的确存在。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整个社会有强烈的“唯帽子论”倾向。他举例,现在许多媒体邀请学者做评论,看重的只是学者的“帽子”有多大,是不是知名教授、研究员。对于所邀请的学者在相关领域是否有知识积累,却很少过问。

“有些学者涉猎的领域的确比较广,但是大部分学者之所以被冠以专家的称号,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研究深入,观点深刻。但是,如果超出了他们的专业领域,特别是进入一些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新领域,他们的观点就会丧失一定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艾君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也表示,术业有专攻,专家对于自己所评论的问题,就算没有专门研究,也应该相当熟悉,不能毫无知识背景地随便乱说。

调查中,63.4%的人认为,专家学者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评论。

59.2%的人直言专家学者在自己心中的权威性有所下降

北京市某高校学生小刘说,前几年开始,社会就流行这样一句话:专家变“砖家”,教授变“叫兽”。虽然这话有一定的戏谑成分,但它能流行就表明专家学者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逆转”式下降了。

此次调查发现,59.2%的人直言专家学者在自己心目中的权威性有所下降,20.1%的人表示“没有变化”,13.5%的人表示“上升了”,7.2%的人表示“不好说”。

为什么专家学者在大部分人心中的权威性下降?调查中,获选率最高的4个原因分别是:“伪专家”过多,成害群之马(73.8%);许多专家被利益集团绑架,失去社会责任感(68.1%);一些专家无底线,无标杆意识(66.8%);专家过多过滥(65.0%)。

张鸣表示,现在许多专家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当利益集团遭遇舆论危机时,他们就会跳出来辩护,这引发了公众的不信任。并且,公众往往会把对部分专家的反感,推及到整个专家群体,进而造成整个专家群体公信力丧失。

艾君指出,现在有些专家,不是抄袭别人观点,就是到处发表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揭黑”、“咬骂”式言论,或者像娱乐明星一样乐于赶场走穴。当这些行径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时,他们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自然会不可挽回地下降。

在受访者眼中,专家学者权威性下降的其他原因还有:专家水平下降(54.9%);专家雷人言论太多,公众视为儿戏(52.7%);媒体往往片面宣传专家观点,制造噱头(44.5%)等。

“言论犀利”、“有话好好说”同时入选公众对专家的期待

公众需要什么样的专家?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有社会良知”(89.1%),排在第二位的是“有专业素养”(85.0%),排在第三位的是“有社会常识”(62.0%)。

其他选择还包括:有青年榜样意识(48.4%);言论犀利(23.5%);有话好好说(19.6%)。“保持媒体曝光率”排名最后,仅12.9%的受访者选择。

“专家学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有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公平、不正确的事情要敢于说实话。”张鸣说。

艾君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专家学者而言,社会良知、专业素质与知名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良知,他的言行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没有专业素质,他的言行就会失去知识的支撑;没有较高的知名度,他的言行也会失去发挥更大影响力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有54.8%的受访者认为,专家应该敢于认错。

张鸣指出,现在的部分专家经常为明显不正确、不公平的现象做辩解,并且“死不认错”。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因为有些专家已经被利益集团猎获,没有公众口碑他们照样可以活得非常好。

“专家的观点永远是个人见解,错误、偏见在所难免。所以,年轻人在面对专家言论的时候,也应该学会鉴别,切忌盲从。”艾君说。

“对待专家言论的确应该理性,不能轻信。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专家言论。毕竟我们社会仍不乏许多有良知、有见地的专家。”张鸣十分担心人们走另一个极端的危险——由于部分“伪专家”对公众不负责任,导致人们连真专家也一并抛弃。于是,不但说真话的人少了,相信真话的人更少了,这样下去,我们将会走向一个没有公信力的时代。

一位民意中国网网友的留言也反映了同样担心:如果专家都没有了公信力与权威性,我们自己的知识又不足以对某些问题作出正确判断,这个时候我们还能相信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0 12:06 , Processed in 1.0830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