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简单规则
问:成为一个优秀经济学家的必备素质是什么?
答:牢牢地抓住显而易见的东西,并且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痛苦而深奥的阐述。
34理性的无知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你不了解其生产过程反而会感觉更好:香肠和经济计量数据。
35实现自由贸易就象上天堂,每个人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
36 搞一钉点儿通货膨胀就象怀一钉点儿孕,很快就会使肚皮胀起来,大 大超过一钉点的界限。
37 墨非定律:经济学家在其懂得最多最有共识的地方,对政策的影 响力最小;在其懂得最少炒得最凶的地方,对政策的影响力最大。
38 什么是经济学家?——知道100作爱方法,却从未与异性交往的人。
39抄袭一个人的思想叫剽窃,抄袭很多人的思想叫……科研!
41 病毒
如果社会是电脑,经济学家就是病毒。可大致分类如下: 利益集团经济学家病毒:其作用是把硬盘分成许多小单位,每个单位 均无任何实际用途,却都声称自己是本机器上最重要的部件。 计量经济学家病毒:染上此病毒后,60%的机器将在14%的时间 里丢失38%(正负3个百分点)的数据。 政治思想库经济学家病毒:占用内存但不干活,只有到下次选举才能 清除。 政府经济学家病毒:你的系统无法工作,但所有诊断程序都报告说一 切正常。 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病毒:造成当机,毁掉硬盘,并坚决否认此事发生 过。 主流经济学家病毒:声称受到电脑上其他文件威胁,并以“自卫”为 借口删除他们。 中央银行经济学家病毒:确保它自己大于其他所有文件。 跨国公司经济学家病毒:删除所有货币文件,微笑着发出经济即将变 好的信息。 供给学派经济学家病毒:让你的电脑沉睡4年,醒过来却发现债务增 加了三千个亿。 环境经济学家病毒:阻止你删除任何文件。
42 葬礼捐款 一位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死于贫困。为办葬礼,有人发起当地期 货商募捐。一位商界大老,接到捐款一元的通知,大奇。 “就一块钱?” 他说,“ 一块钱就可安葬一个经济学家?这是 100块,拿去葬他100个!”
43 正确但无用 一群经济学家攀登阿尔卑斯山。出发几个小时后,他们彻底迷路 了。其中一位很是认真地研究地图。正着看,反着看,侧着看,倒过 来看。又是打量周围地形,又是用罗盘定位,还眯着眼睛目测太阳高 度。 最后,他终于说话了:“诸位,看见那座大山没有?” “看见了。”众人满怀希望的回答。 “根据地图,我们正站在那座山顶上!”
45人力资本理论 定理:科学家和工程师应当比商人挣钱少。 下面是一个严格的数学证明。 命题1:知识(knowlege)就是力量(power)。 命题2:时间(time)就是金钱(money)。 我们从中学物理中知道: work ———— = power time 因为:knowlege=power,time=money, 上式变成: work ————— = knowlege money 从中解出money,我们得到: work money = ———————— knowlege 可见,金钱(money)与知识(knowlege)成反比。 作同样的功(work),知识越少,金钱越多;当知识趋于0时, 金钱趋于无穷大。证毕。
47有人在乡间路上遇牧者赶羊,对牧羊人说:“我和你打赌,如果我猜中羊群的数目,得一羊,如猜错,你得一百元。”牧者欣然同意。路人说出一个数目,973只,牧者大为惊奇,因为确是羊群的数目。于是,路人取得他应得的“奖品”,拜别牧者,扬长而去。
走不了两步,牧者赶上来,说“让我有个扯平的机会———我们再赌一场吧?”路人马上同意,问牧者要猜什么?牧者说猜路人的身份,路人无异议。牧者一猜中的:“你是在官方智囊机构工作的经济学家!”路人吓得面无人色,牧人怎会知道他的职业?“这还不简单,”牧者揭开谜团,“因为你抱走的是牧羊狗而不是绵羊!”
48 爱因斯坦碰到三个朋友,他问A:“你的智商多高?”A答道:“201。”爱因斯坦颇为吃惊,道:“201,我将不愁寂寞,因为你有资格和我谈论相对论。”又问B:“你的智商又有多少?”B道:“150。”爱因斯坦说:“那还不错,我们可煮咖啡论天下事。”最后问C:“你又如何?” C答道:“75!”爱因斯坦想了一会说:“请问阁下对明年度财政赤字有何看法?”
49物以稀为贵。游客在食人族聚居的岛上旅行。路过一个人脑专卖店,见其橱窗有如下的价目表——
艺术家脑每磅9元;哲学家脑每磅12元;科学家脑每磅15元;经济学家脑每磅219元。
游客因此得出经济学家的脑袋最受食家欢迎的结论,因为根据简单的供求律,市场需要殷切价格才会上涨。
询之店东,哪知答案完全相反:“经济学家大多无脑,不知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有一磅脑,物以稀为贵,经济学家脑的价格因而较高!”
50甲乙两人乘气球升空遨游,因为风势很大,气球飘得很远,他们不知身在何方。
他们把气球下降至离地约20米,然后大声问一路过路人:“请问我们在什么地方?”路人回答:“你们在气球里。”甲对乙说,此公肯定是经济学家,因为他的答案正确但一点用处都没有。路人听到甲的话,大声叫道:“那么阁下必是商人!”
甲乙齐声说:“你说的没错,但你怎么知道?”路人说:“你们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却不断抱怨!”
51一名经济学家到乡间度假,住在一家小客栈,他和客栈主人的女儿有染。
一年后,他旧地重游,见他的女友抱一刚出世不久的婴儿,她说这是他们一夜风流的结晶。
经济学家说:“你为什么不一早通知我,我们可奉子成婚啊!”婴儿的母亲回答:“我们家里开会研究之后,决定有一个私生子胜于有一个经济学家的儿子
52经济学家的办法
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这时海面上漂來一个罐头。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对罐头施以动量,使其表层疲劳而断裂。”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把罐头加热,使它膨胀以至破裂。”经济学家则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罐头的起子……。”
53经济学家到明天才会知道为什么昨天预言的事情在今天沒有发生。
54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职业生涯存在一个规律:当他集中注意力于学术研究几年后,就会厌倦并想要服务于政界;而当他从事政策制定一段时间以后,又会开始重新渴望做真正的研究。
55杜鲁门总统曾经恨恨地说: “我希望找到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
56经济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你的错误.
57工程师、化学家和经济学家结伴旅行。有一晚,他们投宿一家小客栈。但是,客栈只剩下一间双人房,因此有一人必须睡在柴房。
工程师自告奋勇去睡柴房。但是不久他又回来了,说柴房里有一只牛,而他是印度人,宗教不允许他在圣牛之旁睡觉。
于是,化学家说我去睡柴房。但是不久他也回来了,说柴房里有一头猪,而他是犹太人,不能睡在那样肮脏的动物旁边。
最后,只好经济学家去睡柴房。
过了一会,有砰砰的敲门巨响。工程师和化学家开门一看,门口站着一头牛和一头猪。
58 问:数学和经济学的分别是什么?
答:数学难以理解;经济学则莫名其妙。
59 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仪式。
在坦克、火箭各种武器和兵种列队经过主席台之后,是一队着黑衣的文职人员。
赫鲁晓夫问:“他们是谁?”
克格勃头子答:“他们是经济学家,如果需要,我可派遣他们去美国,保证他们会把美国经济搞成一团糟。”
60经济学家是解释预测为什么失灵的专家。
62 排中律
三个计量经济学家外出打猎,遇上一只大鹿。第一位扣动扳机,但未击中,左偏了一米。第二位计量经济学家随后射击,也未打中,右偏了一米。第三位先生没有开枪,但是却胜利地欢呼道:“我们确定了它的位置,我们能逮住它了。”
63两个经济学家的遭遇
一个经济学家在沙漠里旅行,遇到一个因缺水而濒死的年轻人。经济学家带有足够的水,这时恰好可以和青年做一个交易。但是水应该卖个什么价钱呢?显然此时一瓶水对于年轻人的效用是极大的--几乎等于他的生命,因此年轻人应该为一瓶水付个好价钱。这样,经济学家就提出一瓶水的价格是一百万美元。然而,青年没那么多钱,他身上只有100元。是否接受100元一瓶水的价格呢?经济学家不愿吃亏,他很聪明地想到另一个办法:他要青年和他签一份劳动合同,规定青年做他的佣人30年,报酬是只管吃住。青年没有别的选择,只好签了协议。从此以后,经济学家就带着青年四处讲学,青年人在做佣人工作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所谓的经济学。过了快三十年,有一天,当两人走在一处人际罕至的森林里时,经济学家不小心掉进一个深洞里,摔断了腿。他要仆人救他上去。这时,仆人也就是原来的青年也得到了交易的机会。他应该为救人的服务定什么价钱呢?他为自己出价一百万美元。经济学家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个价格,并且心里暗想:这个傻瓜,经济学还是没有学透,他即使要价二百万美元我也会接受的,这次我赚了。
一个经济学家(和前面的经济学家不同,此人认为价格应由成本决定)在沙漠里旅行同样地遇到一个因缺水而濒死的年轻人。经济学家带有足够的水,就卖给年轻人一瓶。考虑到将水带到沙漠里的费用,经济学家就提出一瓶水的价格是一美元。青年得救了,他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就希望给经济学家做佣人。经过商量,他们签了一份劳动合同,规定青年做他的佣人30年,报酬是一百万美元。从此以后,经济学家就带着青年四处讲学,青年人在做佣人工作的同时也学到了另一些所谓的经济学。过了快三十年,有一天,当两人走在一处人际罕至的森林里时,经济学家不小心掉进一个深洞里,摔断了腿。他要仆人救他上去。这时,仆人为他救人的服务要价一美元。经济学家也得救了。
比较以上两个例子,从最后结果看,两个经济学家都付出了一百万美元,但得到的却不相同。两个青年都得到了一百万美元,但付出的却不相同,因此效率有所不同。第一个例子中的年轻人虽然最后得到一百万美元,但在那样的劳动合同下,很难想象他会情愿地做佣人,肯定工作效率不高。而经济学家当然知道他不心甘情愿,因此也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做监督工作。而第一个例子中的经济学家自认为在两次交易中都得到好处,但最后他付出的与后一例子中的经济学家一样多,得到的反而不如后一例子中的经济学家多。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