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灵境爱好者乐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0
收起左侧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9 17: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意准确,是申论文章最基本的评分标准。一篇立意不准确的申论文章,即使内容充实、文采斐然,也只能归入最低档次。因此,确保文章立意准确,是考生写作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立意准确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总论点紧扣材料主题;二是观点正确,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官方看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

那么,如何做到立意准确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了四个要诀,即:挖材料,找主题;依主题,立论点;总论点,分着说;分论点,深着谈。

一、挖材料,找主题

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材料的主题。

(一)主挖“申论材料”

挖材料找出主题,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申论材料中每则材料涉及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此问题就是材料主题。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申论材料形式。基本方法是分析每条材料所阐述的问题。第二,不同的材料针对的是不同的问题。考生需要找到各则材料的共同点,再根据共同点确定材料主题。

(二)辅挖“作答要求”

申论考试会围绕特定主题设置问题进行考查。因此除了申论材料外,作答要求的题目设置也会谈及材料主题,这是我们找材料主题的另外一条辅助渠道。

通过阅读作答要求,我们也能够判断出申论材料的主题,从而明确文章立意方向。但是,作答要求很难体现出材料的核心观点。因此,作答要求只是辅助考生进一步确定和明确文章主题的小技巧,考生不能仅仅依据作答要求来明确文章主题。

在申论考试中,最后一道文章论述题的题目,有时会直接对文章的写作主题作出要求。

二、依主题,立论点

依据材料的主题,结合各种因素最终确立文章的总论点,是申论写作的第二步。总论点,既要紧扣材料,符合主流价值观,又要做到立意鲜明。

鲜明的总论点,是考生立场坚定、观点明晰的表现,也能让阅卷者一眼抓住文章的核心。鲜明的总论点,具体要求为明确、唯一、新颖。

(一)专攻一点

在可以多方面论述的问题上专攻一点,如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可以专就幸福民生这一点展开论述,也可从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展开论述。专攻一点,要善于从不为常规思维所关注的独特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事物,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申论给定资料,会围绕主题,通过案例、学者观点、直接陈述等方式列举大量问题、观点和对策经验等,这些都为我们选择一个小角度立论提供了思路。

(二)开放思维

开放思维是运用联想的方式,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由事物的此面转到彼面、由甲事物转到乙事物。它不同于发散思维,联想带有明确目的性,是有统摄的广泛联想,是带着解答申论问题的目的、在给定材料中进行的广泛联想,从材料中找出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措施;也可在遵守题目和给定资料所限定的信息边界的前提下,不局限于资料本身,而超出资料范围,通过联想,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出对作答有价值的相关理论或事实,从而体现出新意。

三、总论点,分着说

分论点是从属于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让浓缩在总论点中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总论点,分着说”就是将总论点分割为几个分论点,使其作为支柱共同支撑总论点,让总论点立得住、站得稳。

(一)分论点围绕总论点

分论点必须围绕总论点来论述。围绕总论点提出分论点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分论点要支撑总论点;2.分论点之间界限要清晰;3.分论点要有一定高度

(二)提出分论点的常用方法

1.从材料中提取

提出分论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材料中提取。

申论给定资料内容丰富,为我们提出分论点提供了很多借鉴。例如,给定资料的内容一般都会围绕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就其表现、意义、影响、对策以及与其相关联问题做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考生在提出分论点时的参考。

2.最常用角度

很多考生从材料中发现不了论点,这里给大家提示了几种提出分论点的常用角度,作为参考。

(1)思想层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层面是指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入手,通过转变观念,达到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目的。

(2)制度层面

制度因素,是社会问题普遍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根源在于公务员人事任免、激励机制不合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关部门缓解旱情不及时,根源在于防灾抗灾机制不健全。从制度层面提出分论点,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问题所潜藏的制度缺陷是什么,另一方面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拉硬套,把思想或政策上的问题强加在制度层面。

(3)利益层面

利益层面,是提出论点的又一角度。社会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军事现象、思想文化现象乃至心理现象、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等,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利益驱使。

四、分论点,深着谈

立论求“深”,是申论文章立意深刻的具体表现。“分论点,深着谈”,即对分论点论述深刻提出的要求。一般来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三种方式来确保分论点论述深刻。

(一)控制分论点数量

申论文章写作的字数一般要求在1000字左右,这么短的篇幅,除去开头和结尾,留给论证分论点的字数已经很少,如果分论点超出4个,那么每个分论点想要做到论述深刻,无疑是天方夜谭。一般情况下,申论文章的分论点数量应保持在2到4个,这样才能基本保证每一个分论点有相对足够的论证篇幅,这是论证深刻的必要前提。

(二)点出深层次问题

考生在提出分论点时,一定要多想一层,问问自己是否已经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点出了深层次含义。

(三)具体、充分论述分论点

在考生所写的申论文章中,假大空式的文章出现率极高。分论点论述不足、笼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1.原因+具体要求

【示例一】2011年国考市级申论第四题参考例文节选

要加大城乡教育沟通,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城乡一体化。文化“失根”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各成体系,才导致他们陷入“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进”的尴尬境地。要加大城乡之间的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拓展沟通多层次模式,形成沟通长效机制,增进乡村教育与乡村生活之间、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与城市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乡村受教育群体能够享受到协调的教育文化。

【分析】

该分论点的论述逻辑为:宏观对策+原因分析+详细做法。

这段文章的分论点是:要加大城乡教育沟通,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城乡一体化。其中文章分析了“文化‘失根’问题”的一个原因,即“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各成体系”,其实,这一原因是参考材料表述后得出的。材料原文如下: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材料反映了城乡教育体系不统一,各成体系,作者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将其融入到了文章的写作中,作为论述分论点的内容,使论述更具体、详细。

2.详细的“理由”阐述

【示例二】2011年国家省级第四题参考例文节选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我们秉承先贤之志,奋发有为。“黄河平、天下宁”,黄河安危,事关治国兴邦。自古至今,许多先贤之志就以根治黄河为己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多年奔走在大河上下。如大禹治水,身执耒插,以为民先,终于平息水患;清代河道总督朱之锡,30余岁履任,40余岁卒于任上。十年之间,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死时家无余财,只有祖传的几间老屋。历代先贤之志不惧劳苦,治河过程中培育出来的黄河精神,激烈着我们在开展现代化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时,也要传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敢于抗争的大黄河精神,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奋斗。

【分析】

这一段的分论点为:弘扬黄河精神,需要我们秉承先贤之志,奋发有为。文章论述提出这一分论点的理由之一为“自古至今,许多先贤之志就以根治黄河为己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多年奔走在大河上下”,为使这一理由更加具有说服力,文章紧接着举出实例加以支撑,“如大禹治水,身执耒插,以为民先,终于平息水患;清代河道总督朱之锡,30余岁履任,40余岁卒于任上。十年之间,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死时家无余财,只有祖传的几间老屋”,这样论证就“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在论述理由后适当举例,举的例子可以是历史案例、现实案例,也可以是中央政府提出的方针政策,还可以是被普遍认可的客观规律。总之,这样会使分论点论述得更为充分。

(四)积累素材,丰富分论点

“丰富”在申论文章中的含义,就是考生依靠自身的知识积累,令文章的分论点论述锦上添花。能发人之未发,也是分论点深刻的重要体现。

考生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的材料有:一是中央领导人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的重要指示或讲话;二是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5-1-8 15:07 , Processed in 1.218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