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灵境爱好者乐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1|回复: 0
收起左侧

2012各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考试资料(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3 15: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二、虚词考点及解题技巧

  虽然虚词这一试题形式出现较少,但是掌握虚词的应用对备考实词、语句表达、阅读理解的作用较大。因为考生可能通过题干中虚词比如关联词语的出现,来判断片段的主旨,语句的连贯性等。

  虚词的数量很多,且用法灵活,无法一一掌握,最好是通过培养正确的语感来辨析。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组、介词、连词、助词等。辨析虚词的使用,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易误用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注意关联性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虚词在考试中的运用主要就是连词和关联词的运用。

  二、虚词的解题技巧指导

  1.连词的运用

  在虚词的使用中“或”跟“和”容易混淆,“或”表示选择,多项择一。“和”表示联合,两项或几项兼有。“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

  【例1】 赵明十分诧异地问:“难道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考理科?”

  A. 还是B. 或者C. 也是D. 更是

  【答案】 A

  【解析】 “还是”和“或者”二者都可以表示选择关系。但“还是”含有疑问的口气,可以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而“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该句中的“他”对考哪一科还存在疑问,拿不定主意,所以应选用“还是”。

  2.关联词语的选用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上下文贯通起来,常用的词语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然而、可是、既然、只要、于是、因此等等。

  【例2】 无数的事实说明,()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A. 只有……才B. 只要……就

  C. 只有……更D. 只要……才

  【答案】 A

  【解析】 选项都是连词,表示条件关系。但“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缺少了前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而“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具备了前句的条件,就一定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该句中“把全部身心……百折不回”与“攀登科学高峰”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所以应选用“只有……才”。

  3.虚词词性的运用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握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

  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必须/必需)

  “必须”是副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需”多作动词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谓语或定语。这里句子后面有动词“放弃”,填入的词语是状语成分,显然应当用“必须”。

  4.虚词之间的搭配

  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搭配有一定规律,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习惯,影响语意表达。如:

  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宁可/宁愿)

  此题要求在“宁可”“宁愿”两个词语中选择,作为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搭配是“宁可……不可……”或“宁愿……不愿……”。后面的句子用的是“不可”,从关联搭配的习惯来看,这里应当选择“宁可”。

  【例3】 (1)我们在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后,()应该思考教育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2)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么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只小船。

  (3)他的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地对他亮出了满分。

  A. 进而况且以至B. 进而何况以至

  C. 从而况且以致D. 从而何况以致

  【答案】 B

  【解析】 “从而”的意思是“因此,就……”,表示的是因果关系;“进而”指进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表示的是递进关系。从文中来看,“后”“更”等词语都意味着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因此应该选“进而”。

  “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追加理由,如“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快车,一定能准时赶到”。“还是快车”是对“路不算远”所以能“准时赶到”的一个追加的理由。“何况”则表示意义更进一层。一般来说,“何况”和“况且”连接两个句子,表示递进关系时往往可以互换,其区别主要是后面接名词时表现不同,如“本国语文他都还没有学好,何况外国语文!”“老人晴天出门都很困难,何况雨天!”这里的“何况”就不能用“况且”。因此(2)中应该选择的词语是“何况”。

  “以至”和“以致”主要涉及“至”和“致”的区分问题,“至”是“到”的意思,常常表示到达某个地方,到了某个时间或者达到某一程度;“致”是“引起、使达到”,常常表示“致使”等因果关系。一般来说“以致”所引起的结果常常是不好的。本文中的结果明显是好的,所以不能用“以致”。因此最佳答案为B项。

  【例4】 (1)进入这个单位后,他勤奋工作,每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很快就得到领导及同事的()。

  (2)由于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韩国人,比起其他同年龄的中学生来说,她很难自我()。

  A. 认同认可B. 赞同认识

  C. 认可认同D. 赞同认同

  【答案】 C

  【解析】 认可,许可,承认。认同:(1)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2)承认,认可。赞同:赞成,同意。由题意可知,C为正确选项。

  三、典型性虚词精录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

  那么……那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因此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除非……才、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

  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

  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5-1-26 21:26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