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8|回复: 0

宏观名词解释(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2 13: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宏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用来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实际经济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
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储蓄-投资恒等式——基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反映经济活动事后的储蓄与投资恒等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MPC=△C/△Y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
边际储蓄倾向——新增加的储蓄与新增加的收入之比。
平均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的储蓄与收入之比。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倍数。
加速数——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的资本存量增加的倍数。
政府支出乘数——用来反映政府支出变动与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的关系。
税收乘数——用来反映税收变动与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的关系。
平均预算乘数——用来反映政府收支同时等额增加的情况下,政府收支变动对国民收入的综合效应。
投资——资本存量的增加。固定资本,存货资本,住房投资。
资本成本——企业获取并拥有单位资本的费用。
折旧——资本的磨损和损耗。
重置成本——厂商在市场上重新购买一个工厂或机器设备的成本。
净投资——形成新资本的投资。
总投资——由产出增长引起的投资(净投资)加上为补偿原来资本消耗所进行的投资。
托宾q——某一厂商的股票的市场价值对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
IS曲线——投资储蓄曲线,在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国民收入Y与利率r之间关系的函数。
交易性货币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预防性货币需求——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投机性货币需求——人们为了在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流动性陷阱——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可能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从而使利率进一步下降。
LM曲线——货币供求曲线,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表示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函数。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使交易的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不变时,投机货币需求必须减少,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资减少。这种作用将限制政府支出增加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称为挤出效应。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在一个时期中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引起的货币价值流动的全面反映。
经常账户——主要记录当其产品和劳务在国外销售的收入和从国外购买的支出。
资本账户——记录资本的国际流动。
净出口——商品项目和劳务项目的加总。
净资本流出——本国购买外国资产的支出减去外国购买资产的支出的差额。
国际收支余额——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加总。
BP曲线——其他参数变量固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为国际收支曲线。
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曲线大于零,净出口大于净资本流出。
汇率——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
固定汇率制度——一国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被限定在一定幅度之内。
浮动汇率制度——一国的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同时,国家队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主要通过卖出或者购入外汇来影响汇率。
公共支出——政府为履行职能支出的各种资金的总和。
政府预算——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公共收支计划。
公共收入——财政收入或者政府收入,政府为履行职能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去的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累进税——按照课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挤出效应——由于政府举债(尤其是大规模举债)挤出了企业生产性投资,导致社会生产能力萎缩,影响经济增长。
挤入效应——新增投资不仅仅来自于储蓄存量,还来自于政府举债带来的储蓄流量。
公债——政府为了履行职能,对宏观经济调控,增进社会公众福利而使社会资金使用权暂时转让。
规费——政府部门为居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行行政管理收取的手续费或者工本费。
逆风行事——
内在稳定器——一般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自动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通货紧缩时,具有阻止经济进一步衰退的功能;通货膨胀时,具有抑制经济进一步扩张的功能。这种无需改变政府政策就能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自动变动,从而自动减少国民经济波动,稳定经济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税收折旧率——
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额相互关系的一条曲线。横轴代表税收额,纵轴代表税率。随着税率的提高,税收额先增大后减小。
货币——商品交易的媒介,是一般等价物。
商品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并能作为交换媒介的实物商品。
代用货币——货币面值与币材价值不等,但可以兑换的货币。
信用货币——货币面值高与币材价值且不能兑换的货币。
近似货币——本以储藏为主要目的,但较易货币化而转为支付手段,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准货币——获得了某种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
票据贴现——商业银行买进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同时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待票据到期后,银行再向付款人收取现金。
抵押贷款——商业银行已取得一定抵押品为保证的贷款,借款人到期偿还贷款时,向银行支付利息,并取回抵押品。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表外业务——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却能够为银行带来额外受益,同时也是银行承受额外奉献的经营活动。
货币供给——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拥有的货币总量。
M0——通货发行额减去金融机构库存现金。
M1——通货和支票账户的总和。通货净额+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的所有项目以及流动性较差、不能直接用作支付工具但可以较方便地变为支付工具的项目。
M3——包括M2以及流动性很差,不能随时取出但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动转让或出售的大额定期存款等。
银行准备金——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存款叫银行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存款乘数——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基础货币——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即为货币供给。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走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自然性失业——自然形成的失业,通常总有一部分人不可避免处于失业状态。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候的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正常经济活动中难以避免的暂时失业。
结构性失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改变使不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化的工人失业。
经济性失业——非自愿失业或凯恩斯失业,即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和工作条件,但是仍然找不到工作存在的失业。
工资刚性——工资率具有向下刚性或粘性的特征,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作出充分调整。
效率工资——能够保证工人劳动效率充分发挥的工资水平。
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相当幅度的持续上升。
恶性通货膨胀——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
GDP平减指数IPD——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
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使一部分人名义上成为高收入者,收入的更大比重以税收的形式转移到政府中。
理性预期——
棘轮效应——消费具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调整,难于向下调整。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个贴现率,该贴现率恰好使得一向资本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
贴现——将未到期收入变换为现期收入的过程。
ww w.  i k  y.     c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2-23 01:15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