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灵境爱好者乐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7|回复: 3
收起左侧

《我们仨》---“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0 22: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实话这本早就被捧得沸沸扬扬的书之所以拖到今天,是因为我对钱钟书的了解还仅限于《围城》。可就在翻到目录的一瞬间,我知道这次它给我的感动将不同以往。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一个先后痛时爱女和爱人的老人,在其最后的年月中孤单前行,并终于将这个温馨又历经挫折的家庭用朴实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2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中的前两部分,写的是“梦”。
  
  这第一个梦里,“我”梦见钟书自顾撇我而去。于是醒来时便向他埋怨,钟书只是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于是钟书似乎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个长达万里的梦。
  
  这第二个“梦”里,便是“我” 最艰难最痛苦又长达万里的时光。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我”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驿道上。爱女的先行一步已是对人生的重大打击,而爱侣的日渐衰弱更加让人心绪难平。“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看到这里,是我第一次流泪,就那么坐在班车上。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22: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第三部分,我所感的已不是初读时对“梦”的不解,而是从心底慢慢滋生的温暖气息。看这匹配的学术夫妻和他们聪明刚直的爱女,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一路走来尽管坎坷,可都凭着那一股顽固的呆气一步步挺了过来。
  他们好像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探险”,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又称“石子”。他们一个人要扮演多个角色,爸爸在学术上是老师是巨人,在生活中却和女儿是兄弟甚至只是弟弟。妈妈总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毛巾折得有棱有角,可还是会半夜怕鬼怕的要死,只有女儿在才敢走夜路。
  
  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他们有的只是学术上的钻研和追求,甚至还略带呆板之气。可他们就是这样,走过了普通却又不平凡的63年。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22: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书中平淡的字字句句所蹦出的美好,虽然会感动会流泪,可是我知道,杨绛先生“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的心情,需要用很久的时间和深厚的阅历才领悟得清。
  
  
  走路的时候在想,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看重,或许是因为这学术夫妇和他们平淡美好的生活正暗藏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影子。
  
  爷爷奶奶确没有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先生那样博学多才,但他们同样有着老一辈知识分子所独有的正义感和固执的“呆板”气,同样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的忍受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同样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同样用自己朴实而有规律的步调走在生活的路上。
  
  第一次看杨绛用到“钟书”这个称呼时自己就险些掉出泪来,我分明看到的是发丝梳理得整齐有致的奶奶坐在家中很旧的红色沙发里冲着爷爷喊,“永凡”。
  
  而如今,同样都是回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5-1-11 17:02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