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0

英国摄影大师约翰·海吉科(JOHN HEDGECOE)摄影系统教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9 22: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这个家庭马戏团里,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这个小女孩帮助把气球准确好供演出用。为了框住小女孩和气球,她被要求站在拖车门口摆好姿势。宾得照相机,50毫米镜头,1/125秒f/4,爱克发克罗姆100胶片。

专家提示:



       在出发去完成一次拍摄任务之前,不妨想一想你要达到什么目的。把你想拍摄的照片开列出一个清单是个好主意。要具有灵活性。当你安排你设计的照片时,你可能需要适应你的构想――你的被摄对象也可能建设性地提出来一些方法,从而可能会改进姿势、道具或设置。要求人们帮忙――他们常常很欣赏这一点。它可以改进你和被摄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你取得有趣的姿势,并且它还有助于为今后拍摄取得优势。


第52节 线性透视:深度高度



       用透视进行实验――夸大距离或减少距离以适应构图――是摄影家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他们用它来造成照片的深度。有几种透视形式,但是最著名的是线性透视。这可以造成这样一种光学幻觉,即当我们往远处看时,笔直道路的两侧看上去要会聚。



        虽然艺术家们必须学会绘画,以便透视看上去自然,但是照相机通常不用摄影家的帮助就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而且,改变所用的焦距将会对照片看上去的方式产生明显的影响。广角镜头会使平行线毫无道理地会聚,并且使前景的被摄体看上去较大,背景中的被摄体看上去较小。另一方面,望远镜头会把能暗示距离的前景细节裁剪许多。在这种情况下,相距较远的被摄体在取景器中实际上可能看上去就好像一个站在另一个上面似的。







深度和高度



        这些古埃及的柱子看上去高耸在观众头顶上方。为了强调透视,使用了广角镜头,直接对着天空。这些柱子越往上,它们看上去变得越细,从而造成一种强烈的高度感。
宾得照相机,24毫米镜头,1/250秒f/16,爱克发克罗姆50胶片。


第53节 线性透视:线条会聚







会聚的线条



        当观看这张照片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从前景到教堂这条路全程是一样宽的。它发生会聚这一情况告诉我们,它的一端比另一端离我们更远。宾得照相机,20毫米镜头,1/125秒f/8,爱克发克罗姆100胶片。

第54节 线性透视:完美透视





完美的透视



         在这幅关于线性透视的经典研究作品中,不仅林荫大道变狭了,而且水沟的线条也变狭了。当房子越靠近地平线时,它们变得越小,甚至当观众往远处看时,云彩也显得小了。


第55节 线性透视:曲线







曲线



        线条不必是直线才能会聚。在这里,林中小径穿过画面的整个宽度消失在远方,同时它引导注意力轻轻穿过画面。宾得照相机,35毫米镜头,1/125秒f/8,爱克发克罗姆100胶片。

第56节 线性透视:没影点





没影点



        如果没影点可以看见的话,或如果被纳入的焦点把观众注意力引入画面,那么会聚线看上去会比较醒目。在这张照片中,注意力很快地被引向这条人行道远处一端的门处。宾得照相机,24毫米镜头,1/500秒f/16,爱克发克罗姆100胶片。


专家提示:

       如果你希望使线性透视非常明显,不妨使用能得到的最大广角的镜头,并且镜头要低,以便前景尽可能靠近照相机。如果你需要把较长的路,如像花园中的人行道,纳入画面,不妨爬到高处寻找理想的视点,同时又不会甘冒线条过于不合理会聚的风险。



第57节 近大远小:距离感

        除了明显地使线条会聚之外,线性透视对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具有另一种重要作用。从一英里以外拍摄的沿着荒野道路行驶的卡迪拉克与通过同样镜头观看几步以外的同样汽车相比会显得比较小。因此,如果你在一幅照片中有两辆汽车,你将能够进行比较――并且你会注意到大小上的明显差异。我们在现实中认识的同样大小的物体之间在尺寸上的这种差别,有助于我们大脑立即就这些物体的相对距离作出直接判断。
这种透视形式艺术家们称之为近大远小,并且它是用于摄影中的最有用的形式之一。虽然你可能拍摄并不包括线性透视――看见会聚的可见线条――的景物,但是你会经常拍摄你和观众都知道其相对大小的物体。对于风景摄影家来说,这意味着,拍摄充满羊群的田野将会产生一张这样的照片,即最靠近照相机的那只羊与在地平线上的羊相比在胶片上看上去明显偏大。同样,对于建筑摄影师来说,一面墙的成角度的照片将显出,有的砖与其它砖相比看上去比较大,即使我们和观众都知道它们是用一个模子制作的。







距离感



        这是一个关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如何产生距离感的好例子。没有背景帮助表明哪些气球离我们比较近,但是由于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大小相似,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哪些气球离得更远。宾得照相机,135毫米镜头,1/250秒f/8,爱克发克罗姆100胶片。



第58节 近大远小:线索结合





几种线索结合



       在这张照片中,线性透视和近大远小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道路发生会聚,而且混凝土路面看上去变得比较小了,从而造成一种强烈的距离感。宾得照相机,28毫米镜头,1/60秒f/16,爱克发克罗姆100胶片。



第59节 近大远小:加强透视







第60节 近大远小:逐渐变化





逐渐变化



       这些雕像看上去全是一样大小的。但是,走近观察揭示右边的雕像看起来稍微小一些。这是对近大远小规则的精心运用。宾得照相机,70毫米镜头,1/125秒f/16,爱克发克罗姆50胶片。
      线性透视还可以用一种细微的方式使用,以便帮助印证近大远小。在这张照片中,这些门的高度似乎是一点一点地缩短,因为它们是沿着缓慢弯曲的车道分布的。宾得照相机,50毫米镜头,1/125秒f/8,爱克发克罗姆200胶片。


第62节 近大远小:对角线





对角线



       在这里,渐小的烟筒和塔架在画面中构成醒目的对角线,从而把注意力从照片一边引导到另一边。
宾得照相机,35毫米镜头,1/125秒f/8,爱克发克罗姆200胶片。

专家提示:



       只使用类似的,或同样大小的物体来造成穿过画面的对角线,然后使用广角镜头来夸大这种效果,让其中的一个物体非常靠近照相机。



第63节 形状和剪影:背景色



        摄影术中有五种基本成份――形状、色彩、形态、纹理以及色调。其中,形状是最基本的成份,我们通常首先凭借它辨认被摄体。甚至当其它几种成分都不存在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轮廓辨认出大多数物体、建筑物和人。



        剪影允许摄影家创作出一幅凭形状就可以辨认出被摄体的影像。这种影像是使用了强逆光和浅背景创作的。但是,一幅给人以强烈印象的剪影意味着:当你想强调形状时,最好不要把其它的成分完全排除在外――不然你就会得到一幅单色且没有深度感的照片。当从一种特定角度观察被摄体时,它的形状通常能提供关于其特性的最强有力的暗示――譬如拍摄自行车时最好从旁边拍,而拍摄人脸时也应取侧面像







背景色



        日落时分是拍摄剪影的好时机,因为这时的光线能为背景提供丰富的色彩。在这幅摄于巴厘岛日落时分的照片上,一对骑着摩托车的情侣、一个戴着草帽的人形成了不同寻常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剪影组合。潮湿沙滩上的倒影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沙滩上的暖色调也起了柔化剪影的作用。
宾得照相机,135毫米镜头,1/30秒f/5.6,爱克发克罗姆100胶片



第64节 形状和剪影:三维





三维影像



       当形状成为一幅照片的主导时,观众会利用细小的线索来告诉自己,不是在看二维的挖剪图或着色的背景。在这幅泰姬陵的照片中,拱顶上反射的光线给人以立体的感觉,而水池的会聚线也通过线性透视(见196-197)表现了照片的纵深。哈苏照相机,80毫米镜头,1/30秒f/8,爱克发克罗姆50胶片





第65节 形状和剪影:逆光





风光照片中的逆光照明



        在逆光时,并不是所有物体都要用剪影的方式加以展现。在这幅苏格兰爱丁堡的照片中,树的弯曲形状看上去成了前景中的醒目剪影,而具有一定角度的城堡墙壁正好受到最后一缕阳光的照射,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引向反光的窗户。宾得照相机,90毫米镜头,1/60秒f/5.6,爱克发克罗姆100胶片。


第66节 形状和剪影:形状





强调形状



        太阳在模特的身后,但刚好又不在画面中,光线抓住了模特身体的轮廓并强调了形状,而她的身体大部分处于阴影中。泳衣也是为了突出模特的体形。这种光线对时装照片来说是最理想的。哈苏照相机,80毫米镜头,1/500秒f/5.6,爱克发克罗姆50胶片


第67节 形状和剪影:前景





前景图像



        三位不同姿势的男子加上水烟袋产生了很有特点的形状――为这幅克什米尔达尔湖的船屋照片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景。宾得照相机,135毫米镜头,1/500秒f/5.6,爱克发克罗姆50胶片。


20090503234033793.jpg
20090503234035734.jpg
2009050323403730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5 21:28 , Processed in 1.0898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