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3|回复: 0

【盘点】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4 22: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点七:木耳久泡有毒


事件回顾:2018年8月,有新闻报道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因食用浸泡2天的木耳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其中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直接进了重症病房。近年来,经媒体报道的有关因食用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专家解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表示,木耳本身无毒,但如果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代谢产生的米酵菌酸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易被其污染的食品包括变质木耳、鲜银耳,谷类发酵制品和薯类制品。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并不常见,但此类中毒发病急,无特效解毒药物,死亡率可高达40%,病后恢复情况与摄入毒素的量有关。李宁特别提示,消费者在食用木耳时,要将木耳表面清洗干净,一次不宜泡发过多,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泡发后如果发现耳片发黏、软、无韧性或有异味,一定要丢弃。不要食用自采鲜木耳,也不提倡消费者从农贸市场等场所购买木耳菌种后随意自行栽培、食用。

热点八:食用植物调和油鱼目混珠 国家重拳监管


事件回顾:2018年4月,央视财经频道的报道称,某些不同品牌的橄榄油调和油,产品的标签标识声称与实际成分含量不一致。报道播出后,大量媒体进行转载,部分食用调和油生产企业的“造假现象”——将食用植物油行业推向了食品安全舆情的风口浪尖。

专家解读: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表示,针对我国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比如,在高价格油脂中掺入低价格油脂、以高价油脂命名、夸大油品的健康功效、用转基因油料生产的食用油标识不显著等问题,国家已出台相应文件,予以有效监管。与此同时,只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热点九:“酸碱体质”骗局被戳穿

事件回顾:2018年11月,一篇题为《“酸碱体质理论大师”被判罚1.05亿美元当庭承认骗局》的文章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被称为“酸碱体质理论大师”的罗伯特·欧·杨,在法院上承认了他的“酸碱体质理论”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一石激起千层浪,“碱性饮食疗法”、“碱性保健食品”、“碱性饮食疗法”等一批伪概念也纷纷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质疑。

专家解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只有“酸碱平衡”的说法,没有“酸碱体质”的概念;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内体液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成酸性或成碱性食物并不能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才能促进健康。

热点十:三文鱼标准之争


事件回顾:2018年8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将虹鳟归为三文鱼的范畴。这一标准发布引发了关于“淡水虹鳟鱼在市场上是否冒充大西洋三文鱼”的热议。9月,中消协表态,不能让团体标准成为企业共谋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工具。至此,关于“三文鱼身份问题讨论”瞬间升级为“三文鱼标准之争”并迅速白热化。

专家解读: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潘迎捷表示,《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将“虹鳟列为三文鱼”不合适,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三文鱼”一词源于对英文“salmon”的中文翻译,主要是指从挪威进口的大西洋鲑的中译。“三文鱼”是需要海淡水之间进行洄游的种类或种群,而鳟鱼是指定居在淡水中并没有跨盐度洄游的定居型种群,在英文中也有明确的区分。但是,生食虹鳟不一定比生食大西洋鲑(三文鱼)更具风险,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养殖环境和工艺。虹鳟也是优质鱼,对虹鳟产品的品质、品牌宣传等方面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热点十一:美国环孢子虫感染事件解读

事件回顾:2018年8月,《每日邮报》发布消息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有关部门在沙拉中检测出含有环孢子虫病毒,近年来,因环孢子虫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事件在美国层出不穷。如何全力提升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控制与预防,由此也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专家解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说,环孢子虫病是环孢子虫引起的,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被环孢子虫污染的生鲜食物或水感染,多发于6-9月份,很难直接人传人。建议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加强原料选择及过程控制,灭活和消除食品中可能污染的环孢子虫卵囊,确保生鲜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消费者应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和水,生熟分开。

热点十二:“职业打假”列入扫黑除恶名单

事件回顾:2018年8月,深圳市发布的《深圳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简报(第53期)》中,批露该市捣毁了以敲诈勒索为手段谋取不当利益的“职业索赔人”团伙。由此,以“职业打假被列扫黑除恶名单”为题的报道持续发酵,事件引起饱受职业打假人袭扰的食品行业及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指出,“职业打假”并不能有效提升食品行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以敲诈勒索方式牟取利益的恶意打假属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取缔。

我国食品安全整体趋稳 四大课题亟待破解

针对2018年食品安全风险,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中国食品安全整体趋稳,粮、肉、蛋、乳等大宗日常消费品的样品合格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乳制品,其合格率持续在99.5%以上。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合格率为97.3%,肉制品合格率为97.8%,略低于去年平均水平。

同时,她还指出了近期中国食品安全的四大短板,即:以环境污染为源头的食品原料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中检出非食用物质;保健食品掺假。

“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已从大规模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安全建设,进入到更完善、细致的法规体系建设及治理源头污染、严打假冒伪劣产品的攻坚期。随着食品工业的健康转型,食品原材料真实性、食物过敏原及健康声称等问题均会是未来工作的着力点,需警钟长鸣。”孟素荷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2-24 01:27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