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3|回复: 0

“老年人抢坐公交”的假象不能止于数据澄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5 2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条刷爆南京人朋友圈的“南京早高峰禁刷老年卡”的消息最终被证实为误传,可见公众对老年人早高峰免费乘公交的负面印象之深。不过,北京市推行了两年多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形成的数亿条大数据显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不仅未对年轻人通勤高峰产生压力,反而有效补充了通勤低谷期的公交运力(《北京青年报》6月2日)。
北京市养老助残卡推行以来形成的大数据显示:老年人刷卡量仅占全市上车刷卡总量的10%左右,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高峰时间为每天的9点30分至10点30分之间,非工作日的乘车高峰为10点到11点。可见,老年人的出行并没有增加交通的负担,而且其出行高峰正好错开了早高峰时段。统计数据显然与一直以来年轻人对“老年人抢公交”的感觉有很大出入,无疑是对社会之于老年人早高峰免费乘公交负面印象的理性澄清。
数据统计是基于出行时段分布规律得出的结论,并不表明老年人早高峰乘公交的零星个案不存在,只不过,并非老年人公交出行的普遍现象。这也恰恰说明老年人总体是理性的,并没有一窝蜂同年轻人去“抢”。显然,一个“抢”字潜含的逻辑是老年人行为的非合理性,折射出年轻群体的傲慢与偏见。
事实上,就乘坐公交来说,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权利是平等的,没有谁优先之说。只是在社会资源供给紧张的语境下,才会衍生出分配先后顺序的矛盾,进而有了轻重比较的区别。反过来讲,埋怨老年人“抢公交”,又何尝不是年轻群体在“抢公交”?但舆论往往都会倾向于支持年轻人。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老年人都是闲人,不再创造社会价值,有意无意将老年人视为社会资源的“占用者”。事实上,一些人将老年人打上“抢”的烙印远不止于乘公交,还有广场舞、体育健身活动,“抢场地”、“抢道路”、“抢公园”之类的,同样屡受争议。
其实,应当理性地看到,创造社会价值的多寡,并不是决定权利大小的尺度。恰恰相反,老年人往往因为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社会地位处于边缘化,成了弱者,更需要得到其他群体心理上的包容与尊重,这是社会优待老年人的文明要义所在。这样的误解必须消除,要知道,老年人是过去时代的贡献者,今天的年轻人便是他们的接力者,应当积极看待他们,理解与包容他们。
至于“抢”背后折射出资源供需矛盾,更需要公共管理层面加大投入,增加供给,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供给结构和效率,减少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此外,有能力的老年人也不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老有所为,释放更多正能量,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赢得更充分的社会尊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4 13:55 , Processed in 1.1035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