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远方是什么? 绿茵茵的操场上,我挥洒着青春的汗水。随着跑到,穿过铁栅栏,隐隐约约地望见小路的踪迹,抬头张望,一组组小恶魔般的绿丛遮挡了小路曼妙的身影。心里憋了一团气,无奈的摇了摇头。一下体育课,顾不上喝水,一头直奔向铁栅栏,抓着栅栏,像长颈鹿一样使出吃奶的劲探着栅栏外,仿佛是关在囚牢里,期待着外面的光明。落叶竜竜窣窣轻飘飘地飘香阴森的是般地。使劲地探呀探。看见了一颗桂花树,一阵飒爽的风儿吹过,那课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摆起来。桂花就好似金色的蝴蝶,又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地上就像铺了一层金沙。又把脖子伸长了一点,发现一排排的桂花树的远方有个小径。 小路的尽头依然神秘莫测。远方,是阳光耀眼的地方。 清风叮当碰响,小路谱写下午最美的时光,宣告着独自放学回家的美好自在。路两旁的花朵争奇斗艳,却也拦不住我期待的目光。因为小路的尽头有我梦寐以求的地方。鼓起勇气,怀着好奇,终于独自走向小路。小路上,有桂花树的相伴,没有鸣笛的烦躁,没有来来往往人的争鸣,没有推车卖小吃的人,也没有五光十色的店铺。一些都很安逸。隔着一个转弯口,转弯口的另一边是更远的前方,更加隐秘和令人神往。原来,一个远方的结束时另一个远方的开始。晨光熹微,点映着苍茫大地。依稀这,我仿佛看到,那个转弯口的名字,叫“青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人生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走进梦想的台阶。心有多远,梦想就有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心在更远方,我们的成长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路在脚下,目眺远方,心在更远处。 大学生随笔散文篇二:选择在我眼里,理科班有三类人:一类是只有理数天赋的人,一类是既有理数天赋又有文艺爱好的人,还有一类是身为理科生,却只有文艺爱好的人。 只有理数天赋的人,选择理科,是理所当然。或许他们是幸运的,没有了选择的烦恼,因为没得选。既拥有理数天赋又有文艺爱好的人,在我眼里他们是最幸福的:既能达到家人的期望又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两全其美,岂能不乐?而最痛苦的莫过于身为理科生,却只拥有文艺爱好的人:高不成低不就,每天徘徊于放弃与坚持之间,在两者的夹缝中苟延残喘,一无所成,一无所有。 有人说:“选择你所喜欢的,然后喜欢你所选择的。”这固然没错,可是我一开始就违背了初衷,选择了我所不喜欢的,然后要我去喜欢我所不喜欢的。这不是强人所难,还会是什么呢? 记得胡适先生演讲的《大学的生活》中提到,“我感到今日的青年不免短视,带着近视眼镜去看自己的前途与将来,倾向于功利主义方面,太过于现实。不凭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选科。”在演讲的尾声,他还强调,“要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社会上需要什么,不管它;家里的爸爸、妈妈、哥哥、朋友等,要你去做律师、做医生,你也不要去管他们,不要听他们的话,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多么惊醒人的话,兴许我在早几年读到胡适先生的这段话,也不至于陷入的势利的泥潭而苦苦挣扎。现在明白过来,但愿为时不晚。这也不禁让我感叹,社会的势利不在乎得你年龄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