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1|回复: 0

长江第一鲜-刀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4 2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便是“清明节”了。清明前,有两类东西最为珍贵,一是“明前茶”,茶叶;一是“明前刀”,就是刀鱼。 据《辞海》记载:“刀鲚,春夏集群溯河,分别到河流上游或在河品产卵,产卵后又返归海中。刀鱼  每年从立春开始,刀鱼便由大海溯长江而上,十几天工夫就能穿越上千公里,最远可达洞庭湖。农谚有“春潮迷雾出刀鱼”之说,刀鱼是春季最早的时鲜鱼,名列“长江三鲜”之首。清明时节,此时的刀鱼由大海游至这里,身上盐分已完全褪尽,又于淡水里吸收了养分,肉质鲜嫩,口味最佳。而过了清明节,刀鱼的骨头就会发硬,失去其绝美的滋味,所以有句俗语:“清明前鱼骨软如绵,清明后鱼骨硬似铁”。  刀鱼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鱼中极品,为银白色,腮红,鳞如脂玉,多细毛状骨,其形状扁而狭长,颇似尖刀而得名。清代诗人清端如此描绘刀鱼:“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宋代名士刘宰也有诗称赞:“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柳丝初绿时节,江涛如雪,渔舟竞发,归来时篓里那刚出水的刀鱼,一张一合的红腮与细白的鳞片相映相衬更是有着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刀鱼肉质细嫩,鲜美,微香,肥而不腻。李渔在《笠翁秘书》中写到:若江南之鲚,则为春馔妙物,食鲥鱼及鲟鳇有厌时,鲚则愈嚼愈甘,至果腹而犹不能释手者也。吃到肚饱还不想停手,有多美味。  以前,刀鱼在本地并不算十分稀罕之物,在集市上都有出售,价格也不贵。因为刀鱼刺多,怕我们被鱼刺卡到,无法清蒸或红烧,大多是将刀鱼裹上面糊,下油锅炸至金黄,鱼肉鱼骨都变得酥脆,不必吐刺也能大快朵颐,这方法简便,不过在现在看来,有点暴殄天物。因为近些年,捕捞过度,再加上污染的原因,刀鱼的身价都超过鲍参翅肚了。  刀鱼的刺,刺很软,不扎嘴,在筷子将鱼肉夹进嘴前根本无法摘干净,到了口中就像含着一堆细细的发丝。  用筷子夹住鱼尾,放入嘴中,把鱼提起来,筷子从鱼尾下贴着鱼骨两边一抹,极利索,直到头部,那鱼肉便几乎完整地掉将下来。我也照葫芦画瓢,剥掉鱼刺,搛一块清蒸刀鱼,真叫个鲜嫩,天下居然有如此新嫩的尤物———鱼肉一抿即化,满嘴都是鲜味,那鲜味几乎要让人也跟着化了才好。  刀鱼刺多是个问题,可有人觉得惟其刺多,才更见鲜美,若无刺,便不能细品,因为这些刺,鱼肉在舌头上才有回旋的余地,其味之鲜也就倍觉悠长。有种风雨过后终见彩虹之感觉。  明前刀鱼刺软,肉细嫩,清蒸、红烧皆美。刀鱼清蒸,作料尽量简单,姜几片,葱一两根,盐少许,加些料酒,最好用上等的米酒,稍稍腌制,大火蒸十五至二十分钟,要趁热吃,冷后,腥味很浓。红烧刀鱼,很考验煎鱼水平,刀鱼肉太嫩,容易散。作料,和其他红烧鱼基本相同,不能放辣椒和胡椒粉,放稍许水,大火烧开小火焖一会就行。红烧刀鱼,保留了鲜嫩细腻,增添了浓郁肥滑,全是春天的节奏和韵味。刀鱼的做法还有很多,什么刀鱼面、刀鱼馄饨、没骨刀鱼等等,没见过,更没吃过,所以也只是对着书上的菜谱吞些口水而已。  自从喜欢上小津的电影后,每次说到刀鱼,都会想起那部著名的《秋刀鱼之味》电影来。想起有一年暮春,去七宝古镇玩,晚上在一艘渔船餐厅里吃饭,点了一盘清蒸刀鱼,要了一瓶绍兴老酒,鱼肉雪白,细若精瓷,虽是清明过后的刀鱼,但入口依旧嫩香鲜滑,从鱼肉里面绵绵弥漫着米酒的芳香。喝至微熏,蹒跚着踱出舱去,吹吹风,此时,银月泊水,微风拂柳,船桅上的红灯笼摇晃着月影,四周寂静,多像小津的电影,总以安静作底色,没有音乐的修饰,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故事。在他的电影里,生活的许多时间都是重叠的,雷同的生活只因场景变换而觉出不同意义。如同中年人生,半生过去,戾气散尽,余下的只有淡淡的、不声不响的况味,无声无息沁入了心灵深处。  刀鱼与秋刀鱼风马牛不相及,有什么关系,《秋刀鱼之味》这部电影里,也自始至终没出现过秋刀鱼的镜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8 22:26 , Processed in 1.1172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