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灵境爱好者乐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9|回复: 0
收起左侧

六战中科院,非典型成功经历(写给跨考或再战的同胞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2 15: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高中的狂妄,高考仅填报了北大一个志愿,直接导致日后多年陷入尴尬境地,可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那个时候不如现在拥有顽强的意志,进入大学后几乎破罐破摔,索性大一的课程还比较简单,出于好奇心学的还不错,高数、英语、C语言神马的还能考个高分,转折点在03年的非典,那半年几乎没怎么学,天天玩,结果挂科无数,即使没挂的也是勉强及格,这其中就有线数和概率。由于大二一些基础课学的糟糕,大三学的很吃力,再加上老师讲的也不深入,基本丧失对专业的兴趣。那个时候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一些跟专业不沾边的东西,像尼采的《查尔图斯特拉如是说》、黑格尔的《小逻辑学》、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海森堡的《物理学和哲学》、朱光潜的《美学》等等,现在想想,有点塞翁失马的味道。大三考过一次托福,考了600+,当时一个月背了9000词,每周睡9个小时,这个经历让我开始了解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虽然大四开始认真了,但之前欠的帐太多,最终没能按时毕业,延长学制一年,就是传说中的“大五”。大五(05-06年)只有4学分要修,开始考虑今后的打算,找了家公司实习,考个网络工程师的认证。




05年6月是人生比较重要的一段时间,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月初偶然看了两本书,一本是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一本是诺尔蒂的《光速思考》,前者让我对量子世界充满了好奇,后者则是让我第一次知道量子计算机这个当时感觉巨牛逼的概念。月底找了份家教工作,高二物理,我找出尘封已久的大学物理备课,惊讶的是,居然可以废寝忘食的看了两天。当下决定,考物理专业研究生。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挂科过多,未授予学士学位,这又是一个大坑,当时却未意识到。



05-06年,该年考试几乎裸考,考的北大量子光学,总分155分,普物10分。开始狂补专业课,先在北大旁听了电磁学和数学物理方法,所以后来教材用的都是北大的书,普物用的是赵凯华的,数理方法用的是吴崇试的,很幸运数理方法就是吴老本人教的,讲的是相当明白,所以我当时基础打得不错。当然我深知仅看指定教材是不够的,后来又看了王竹溪的《特殊函数概论》、希尔伯特&柯朗的《数理方法》,印象又加深许多,这都是后话。这一年北大还是比较宽松的,课程也比较透明,转过年就不行了,可能是蹭课的人太多了。




06-07年,考中科院W所理论物理专业量子信息方向,总分290+刚过国家线,差复试线20分左右。

当时耍了个鸡贼,在没经过任何调查之前,想当然觉得牛人都考北大清华,考中科院的会比较少,生源也差些,竞争起来自身劣势没那么大,而且该所考的两门专业是高数和量子,认为更容易复习(当时认为普物很琐碎),结果就报了中科院W所,从此就基本没变过,经历也就开始悲催。无法去北大蹭听,只能自学了,这个过程就痛苦了,一方面因为原本就不是物理专业出身,大学物理也没怎么学,什么四大力学,它们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另一方面,我周围一个考研的都没有,别说专业知识、连个交流心得的都没有,怎一个寂寞了得。既然考量子,就从量子力学开始,一学就傻了,概率线数不行啊,所以还是先补数学。两个月拿下两科,看了3个月量子就考试去了,记得当时考了99,也算凑合了,但我清楚差远了。


顺便一提的是,我考研这几年,从未参加任何辅导班,我觉得研究生需要非常强的自学能力,应当不断培养。我都是自己看书,自己做笔记,再根据自己的笔记复习。




07-08年,总分350,比复试线低了8分。

水涨船高。这一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考研不是分数说了算的,是排名,即是说跟你竞争这群人水平怎么样。你强,别人更强,你还是没戏。所以我发誓一定要超越自己的对手,想要比别人分高,唯一有把握的就是满分。因此之后复习开始以满分为目标准备,这个强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单准备高数,我没用一般的高数题集,我用的《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题集》,教材是斯米尔诺夫的《高等数学教程》和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教程》。因为我发现当年考试最后一道题(我没做出来)是《微积分教程》中的一个定理:克拉默判别法。这是一般教材不讲的。如果想拿满分,不允许不会。

08-09年,总分370+,参加复试,淘汰;调剂到研究生院,再淘汰,然后拒绝调剂。

因为固体物理没有细学,复试基本被问懵了,一下搞的相当紧张,结果连量子的问题都答错了,复试就这么憋屈的完蛋了。说实话,很感谢当时联系的那个导师,帮我圆了几次场,还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帮我调整心态,只可惜前面答的太糟糕了。

另一件事就是学位问题,因为没有学位,复试报到的时候招生办的老师死活不让我复试,后来我只好把自身的经历啊,对学物理的渴望啊,什么的说了一大堆,最后招生办的老师开了个会,同意破格让我复试,遗憾的是,我没抓住机会。没实力,神马都是浮云啊。

当时我也有怨天尤人,甚至认为所里搞地域歧视,据我所知所里无论导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北京人。不过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还真是不够格。幸运的是,一块儿复试的几个山东哥们儿,人都很好,我们聊了一宿,甚是投缘。一个调到合肥物质院,一个调到兰州近物所,一个留所,一直保持联系。他们后来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当然,破格仅此一次,没学位的话来年就不能考了。我只好回原校补学位。由于已超过年限,到底是母校,最后又破格批准我补学位,一个条件:一年内将所有挂过的43学分课程必须都修够80分。



09-10年,总分360+,中科院L所理论物理专业,比复试线低了2分。

这一年主要以补学位为主,考研只是为了保持状态,L所每年只招5、6个,号称是全国物理专业最难考的地界儿,最后只留了一个半月复习,没考上也很正常,而且我觉得对考试科目掌握的可以了,来年准备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毕竟本科的那些课程忘的差不多了,而且老师也不给开小灶,幸好锻炼了几年的自学能力派上用场了,虽然艰苦,但最后基本都过90了。学位顺利拿到,心里一下就通透了。



10-11年,总分350+,被录取。

这一年,根据之前复试的经验,采取了不同的复习方式。英语年年背词年年忘,每年都要重背,我决定采取最麻烦的方式复习:写作。过一遍单词后,以阅读真题为模板练习写作,长难句是吧,不但要看懂还要会写。先把阅读分类,找两篇结构和类型差不多的,先分析一篇(像高中语文那样,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层次结构,闪光句型,修辞手法,意境体会之类的),制作出模板,再用这个模板套第二篇的内容,写完后跟第二篇对比,修改模板。然后每个类型的文章总结出两三套模板,练熟,考前一个月再找一些流行话题自己去写。考研根本不在话下,这种方法虽然麻烦费神,但是单词、阅读、完型和写作同时都在练习,个人认为效率很高。高数采取更高的要求,不仅题要会,而且有些证明题尽可能记住,以便考试时可以直接当定理使用。政治每年都不怎么重视,我只看马哲、政经、毛概(邓论大多可以推出来所以基本不背),然后找张纸画一张系统框图,把所有关联知识用连线标出来,采用推理式记忆,这样只背一两个概念能串出来一大串儿,考前一个月找几套卷子模拟一下;政治一直都在60+,就没改方法。专业课我一开始就按复试准备的,公式推导、定理证明必须熟。每个公式的物理意义要清晰,同政治一样,画系统框图,把有关联的知识点(可能不属于一本书)分成专题细细研磨。阅读大量名著,我看玻恩的《光学原理》,用的电动力学的方法,光学的知识,涉及固体物理,这种综合的讲解是国内教材做不到的。量子是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喀兴林的《高等量子力学》和苏汝铿的量子力学视频搭配着看,取长补短,使物理图像越来越清晰。固体物理是黄昆的、山大的和基泰尔的《固体导论》(超导和磁性没看)。又找了本大学物理实验(清华的),把所有实验看一遍,主要看实验方法和如何用实验验证理论。而且还要发散思维,偶尔会突发奇想想出一些奇怪的物理模型,大多数得被自己论证推翻了。当时自己推出了一个公式,特高兴,后来发现居然是斯特林公式,100多年前人就推出来了,后来想想能独立推出来也还不错。反正自己得勤想,要大胆尝试。最后考试的分数不是很高,因为今年已经不追求这个了,但是我可以说跟那些名校物理系出身的优秀学生比,我也不会逊色多少了。考前一个月,心态调整的很好,去年12月上网看帖忽然对电子琴很感兴趣,就买了架琴,每天练一两个小时,放松放松,结果还挺上瘾,有时候看看美剧什么的。记得以前考研前一晚总是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今年睡觉的时候默念琴谱,一首《天鹅湖》没念完就睡着了,第二天精神饱满的去考试了。复试准备也比较充分,听力用VOA练的,口语写了四五篇稿子(每篇写个三四百吧),先念几遍,再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肢体语言,每天一个小时左右,效果还不错。专业知识没什么麻烦,之前整理过,睡觉前看看就OK。

复试的时候,一路平趟,问什么会什么,即使问了一些量子信息的基础知识,我也能答出来。当时可能是口语答得比较好,考官一直用英语问(包括专业课问题),直到最后有些术语我不会,才改中文问答。

复试后我就觉得有戏,碍于诸多不利因素:二本、大龄、大五、后补学位、跨专业,心里还是很忐忑,直到第二天导师电话通知我已被录取过去见个面,我才如释重负。自此,六年的奋战告一段落。



有几件事想说说

1. 国家图书馆。自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数字馆08年开馆以来,我相信我是该馆的直接受益人,无论借书还是自习都很不错。这个,我得感谢国家罢。有机会来北京的研友或正在北京读书朋友可以抽空参观一下。开馆时间是9:00-21:00,好像是办证免费。



2. 海淀区大学半日游。有一年(忘了哪年)暑假去自习,溜溜转了大半圈才找着自习室。先去的清华(好像是办什么班不许闲杂人等进入),北大拆楼装修,中科院封楼,人大、北理工要学生证,北外没地儿,民院和央财也装修,北交大没有开水房,北邮不让进,最后在北师大找个地方落脚。这一刻,我觉得自己作为北京人还是很幸运的,守着周围八大学院。



3. 第二母校:中央财经大学。我在这里自习了五年,看着大一的小mm成长到研一,每天操场跑圈看美女,每个月去电影社看场电影,被美女邀请去英语角丢人现眼,一到假期满屋考研和考注会的,好多美女,有时候还有黑丝。有时候让我觉得考研也不是很枯燥。



4. 660路公交车。这是我人生的公交车,我家、央财、我本科的大学、中科院、甚至我的档案所在地都在这路车的沿途,这是一条贯穿我人生的公交车。最重要的是,到哪都4毛。



后记:

1.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和精准的预测。前者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后者未必。预测需要优秀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分析能力,分析之后在做事效率会更高。计划制定出来必须执行,但是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修正。合理安排时间并非要每天排的很满,效率第一。



2. 学习状态源于兴趣,兴趣源于成就感。每过一段时间要反省自己是否进步了,不要急躁。反复做一件事很容易乏味,需要成就感支撑我们的考研生活。就像背单词,不要一个月只背单词,之间插点什么去做。我背单词之余就玩魔方,开始要4分钟,没几天就有进步,一个月下来突破2分半,很有成就感,背单词也没觉得枯燥了。



3. 合理利用周围的资源。我承认作为北京人,周围资源很丰富。但是资源再多不用就等于无,请发掘自己周边的资源,尽可能使用它们,不要把自己禁锢在那个有限的空间中。尽管考研的计划很忙,请抽空逛逛公园、看看动漫或美剧,也许你会有新的灵感。



4. 不要怨天尤人,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不要怨不公平,从有生物开始不公平就出现了,它不是社会现象而是自然现象,为什么肉食动物就要站在食物链顶端,因为它生来就是这样,就像有人生下来他爸就是李刚。考研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出色,尽可能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5. 人在20岁之前唯一做的事就是给自己挖坑。有人挖的深,有人挖的浅。然后就会在某个时刻掉在自己挖的坑里。挖的浅的随随便便就填上继续前行。挖的深的,有人就赖在坑不出来了;有人爬出来走着走着又会掉进去,反反复复;真正的智者是那些爬出来把坑填上、以后不再乱挖坑的人。站起来就不要给自己摔倒的机会。




每个考研的人,都是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敢于挑战自我,不畏自己的劣势,甚至绝境逢生,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勇敢的心。考研路上没有失败者。在此,谨向所有考研学子致敬!祝各位梦想成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5-1-10 20:18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